2024年10月,廣東省人類精子庫啟用了全自動智能化超低溫儲存設備。 南都記者 李文 攝
日前,在廣州召開的2024人類精子庫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全國人類精子庫的專家討論發布了《關於男性適齡生育、適時保存生育力的倡議書》,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男性生育健康,倡導適齡生育,適時考慮保存生育力,以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人類精子庫專家為什麼呼籲男性適時保存生育力?在生育率下降、各方共建生育友好環境的時代背景下,人類精子庫的捐精、供精、自精保存等業務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近日,南都記者走訪了廣東省人類精子庫。
現象
希望找同一個志願者精液育二胎
30多歲的阿花(化名)最近跑了好幾趟廣東省生殖醫院,她的訴求讓醫生印象深刻:阿花的丈夫由於無精子症而無法生育。3年前,他們在廣東省生殖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通過申請人類精子庫的精液,供精助孕有了一個孩子,今年,夫妻二人開始籌備二胎,又來到了醫院。
「他們對第一個孩子太滿意了,想再要一個『同源』的孩子。」生殖醫學中心接診的主任醫師劉宇記得,阿花還給她看過孩子的照片,是個非常帥氣的小男孩。但是,經過查詢,當初的捐精志願者精液已經沒有庫存。
在2016年我國全面放開二孩生育後,類似的狀況出現過不少,受精者家庭使用供精生育一胎後,希望使用同一個捐精志願者精液,再生二胎甚至三胎。
阿花夫妻的意願很強烈,他們希望兩個孩子擁有同一個生物學父親。為此,他們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提交了申請,請求人類精子庫聯繫一胎捐精志願者重新捐精。
沒等事情繼續推進,新的問題出現了:相關檢查結果顯示,阿花的卵巢功能正在衰退,她「等不起」了。
無奈之下,阿花夫婦還是選用了人類精子庫已有的其他志願者精液,抓緊時間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孕育二胎。
選精
ai人性化匹配,遵循互盲、保密原則
雖然沒能用上「第一志願」,但時隔三年,阿花在選精時,有了更智能的工具,可以幫助她們從血型、長相、身高等方面挑選與丈夫更相似的捐精志願者精液。
11月27日,南都記者在廣東省生殖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體驗了人工智慧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統。
幾台操作終端固定在桌面上與人臉平齊的高度,帶有攝像頭,可觸屏使用。
攝像頭拍好受精者家庭丈夫的臉部照片後,系統即在後台開啟自動比對,篩選出臉部外觀與受精者最為相似的多名捐精志願者編號,按相似度從高到低排列。同時列出的還有志願者的身高、體重、學歷、籍貫、愛好等基本信息。
據介紹,藉助大數據、加密技術,系統設計嚴格遵循互盲原則、保密原則。整個過程中,受精者和生殖醫學中心、廣東省人類精子庫均只能看到捐精志願者的編號。
「系統自動篩選出的長相匹配度最高可以達到70%以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許多供精助孕家庭並不會只考慮長相的相似度,也會看重捐精志願者的學歷,高學歷志願者很「吃香」。也有的會考慮籍貫、身高、體重等因素。
據介紹,廣東省生殖醫院的人工智慧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統於2021年上線,幫助供精助孕家庭從血型、體型特徵、人臉匹配等多維度遴選最優人類精子庫合格凍存精液,已造福來自全國20餘個省份的近萬對夫婦。
廣東是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區,每6個人中就有1人是地貧基因攜帶者。廣東省生殖醫院副院長、廣東省人類精子庫主任張欣宗介紹,2023年開始,廣東省人類精子庫對全部捐精志願者進行全面的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除了地中海貧血,廣東省生殖醫院正逐步擴大特定遺傳疾病基因檢測的服務範圍,比如耳聾基因、sma基因等,如果受精者有需要可提出申請。
2024年10月,廣東省生殖醫院還推出基因匹配篩選系統,盡量避免子代出現遺傳病。
捐精
門檻逐漸提高,學歷要求本科
截至2023年年底,廣東省人類精子庫累計外供合格冷凍精液近13萬份,造福1.4萬餘個家庭,生出近1.5萬個孩子。
精子庫的變遷也見證著生育政策、生育觀念、時代環境的變化。2014年至2019年,廣東省人類精子庫每年的供精精液出庫量保持在7000份以上。伴隨著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2015年和2017年,供精出庫量出現高峰,每年超過1萬份。2020年,出庫量降低至約5000份,2021年起保持在6000-7000份/年。
這十多年間,顯微取精術等手術方式日趨成熟,一部分無精子症患者可通過睾丸顯微取精術獲取精子生育。多種因素影響下,供精精液需求量有所下降。
「早期的捐精合格率最高時超過30%,比現在的20%要高一些。」張欣宗分析,一方面是精子質量確實有下降趨勢,另一方面是捐精的總人數多,篩選的餘地更大。
「十幾二十年前,我們剛開始建設人類精子庫的時候,無精可用。」廣東省人類精子庫主任、廣東省生殖醫院副院長張欣宗回想,當年招募捐精志願者是一個大難題。「我們要跑到學校食堂去發傳單,甚至跑到男廁所去貼小廣告,但沒幾個人來。」
這些年,隨著捐精志願者增多,對捐精人設置的「門檻」也在提高,如,原本要求身高1.65米以上,現在要求1.7米以上,學歷標準從中專以上提升為大學本科以上。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王道斌 通訊員 張璟
提醒
不著急生育時,男性可以「自精保存」
對於很多不孕不育患者來說,使用供精生育是「不得不」用的辦法。很多人不清楚的是,男性的生育力也會隨年齡增長而減退,而大部分男性的生育力是可以早期保存的,也就是使用人類精子庫的「自精保存」業務,將男性精子冷凍保存以備將來使用。
男性在25歲至35歲時精子質量最好,濃度高、活力強、受孕成功率高,35歲後,精液量和精子總數、精子活力開始下降。
對於因疾病、職業暴露、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的男性,或者是暫時沒有生育計劃或出於工作、學習等原因推遲生育的男性而言,「自精保存」是一種有效的生育保險手段。
「我們鼓勵男性積極考慮生育力保存,為自己與家庭的未來增添一份保障。」張欣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