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強啊,叔叔以後就靠你了。」叔叔端著茶杯,笑得有些含蓄。
「當然可以啊!我早就說過了,志強就是你親兒子,以後你有什麼事情就找志強。」父親也點頭附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我擱下筷子,抬頭看著他們,嘴角微微揚起。
「那得先幫我解決個人問題,我買房子需要30萬,叔,你幫我出了,咱們再談養老的事。」說完這句話,我看到叔叔和嬸嬸瞬間僵硬的表情,心裡不禁感到一絲諷刺。
這頓周末午飯的家庭聚餐,因為這番話,氣氛變得微妙起來。
其實,事情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叔叔和嬸嬸結婚後沒多久,就宣告要做丁克——不要孩子。
當時,他們的決定在家裡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尤其是爺爺奶奶,怎麼也無法理解這個觀念。
「沒有孩子,怎麼傳宗接代?怎麼養老送終?」這幾乎成了爺爺奶奶每次見到叔叔時說的口頭禪。
但叔叔和嬸嬸的態度非常堅定,他們覺得人生已經足夠幸福,不需要孩子來「打擾」。
他們有自己的事業,周末可以去旅遊,平日下班回家兩個人也能享受生活。
丁克的生活方式,是他們當初一致的選擇,而我父母,當時只是旁觀者,默默看著這一切。
我從小就知道,叔叔嬸嬸和我父母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他們無拘無束,常常出國旅遊,住精緻的房子,開豪車,而我們家則是典型的工薪階層,父母勤勤懇懇地工作,供我上學,攢錢還房貸,日子雖然不算清貧,但也絕對算不上富裕。
因為是獨生子,我從小就知道,父母的養老責任全壓在我一個人身上。我不抱怨,也知道這是責任,畢竟父母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未來我理應回報他們。
但叔叔和嬸嬸的選擇,在無形中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在我很小的時候,叔叔就喜歡帶我出去玩,給我買昂貴的禮物,甚至在一些事情上比我父母還慷慨。
我隱約察覺到,他們對我有種特別的期待,彷彿我將來會成為他們生活中的某種「補償」。
直到幾年前,我才真正意識到這種期待背後的含義。
我28歲,已經到了適婚年齡。 工作穩定,但工資並不高。 如今的結婚成本實在太大了,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小城市,彩禮、婚房、裝修加起來,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我父母雖然願意支持我,但他們的積蓄有限,能拿出的並不多。
就在這個艱難時刻,叔叔突然找上門來,提出了養老的事情。
「志強啊,叔叔和嬸嬸老了以後,就靠你了。」他說得輕描淡寫,彷彿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聽著,心裡說不出的複雜。 叔叔嬸嬸選擇了丁克,享受了幾十年的自由生活,如今老了,卻想讓我這個侄子來承擔他們的養老責任?
我沒有立刻拒絕,但心裡也沒有答應。 養老本就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而且,我自己眼下的生活壓力已經夠大,又怎能輕易接下這份額外的重擔?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父親的態度出乎我的意料。
他竟然覺得叔叔的提議不錯,說一家人本就應該互相扶持,叔叔沒有孩子,我是侄子,照顧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
「你叔叔對你一直不錯,小時候沒少疼你,現在他們年紀大了,你幫襯著點也不算過分。」父親說著,語氣中甚至帶了一絲勸說的意味。
我看著他,心裡一陣無奈。父親是個老實人,從小到大都習慣了為家人付出,哪怕是對待兄弟也從未計較過什麼。
可我不一樣,我知道生活的艱難,也知道責任的沉重。我當然不想做那個冷酷無情的人,但也不能在自己未來未定的情況下,輕易接下這份沉重的擔子。
於是,在那次家庭聚餐上,我試探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叔叔,」我笑著說,「養老的事,我當然可以考慮。不過,您也知道,我現在還沒結婚,30萬彩禮錢是個大問題,您和嬸嬸要是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養老的事我肯定不會推辭。」
話音剛落,我就看到叔叔和嬸嬸的臉色立刻變了。 他們顯然沒有預料到,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30萬?」嬸嬸有些不可置信地反問,語氣裡帶著明顯的抗拒。
「是啊,30萬,」我點點頭,「結個婚不容易啊,需要買房子給彩禮錢,辦婚禮,30萬已經是最少的了。」
叔叔的臉色也有些難看,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索著如何回應。
「志強啊,」叔叔終於開口了,「給你出錢娶媳婦,不是你爸媽的事情嗎?怎麼找我們要錢?還跟我們養老的事情扯到一起?我們這麼多年對你不薄,難道你現在就這麼計較這些?」
聽到這話,我笑了笑,心裡卻有些冷。
「叔叔,您說得沒錯,給我娶妻生子是我爸媽的事情,因為我是他們的兒子,我以後要給他們養老送終。可是,你們又怎麼好意思要求我養你們的?再說,您和嬸嬸這麼多年過得舒舒服服的,30萬對你們來說,應該不算什麼大數目吧?」
我故意加重了「舒舒服服」幾個字,目光直直地看著叔叔和嬸嬸,想看看他們會怎麼回應。
叔叔的臉色更加難看了,他沒有再說話,嬸嬸則低頭默默喝著手中的茶,氣氛變得無比尷尬。
那頓飯,最終在沉默中結束。叔叔和嬸嬸沒有再提養老的事,而我,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回到家後,父親有些責備地看著我,「志強啊,你怎麼能這麼說你叔叔呢?他們可是你親叔叔,再怎麼說,也不能這麼直白地提錢的事。」
我淡淡地笑了笑,「爸,您知道現在年輕人壓力有多大嗎?我現在連結婚費用都湊不齊,叔叔嬸嬸還想把責任甩給我,合適嗎?又不是我讓他們不要孩子的,我能養得起你們老兩口就算不錯的了,怎麼可能有精力再養他們?」
父親不再說話,看著我的眼神里有些複雜。他大概也明白,現在的生活和他那一代已經完全不同了,年輕人肩上的壓力遠比他們想像的要重。
母親則站在我這邊,她一直覺得叔叔嬸嬸做丁克的決定是自私的,如今又想讓我來承擔他們的養老責任,更是有些不合理。
她私下裡跟我說:「你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別讓他們白白佔了便宜。」
幾個月過去了,叔叔嬸嬸再也沒有提過養老的事。我知道,他們其實也在猶豫。
其實,我並不是不願意養老。 叔叔嬸嬸畢竟是我親人,如果他們真的有需要,我不會袖手旁觀。
但我提出30萬的條件,並不僅僅是為了錢,更多的是為了讓他們明白,每個人的選擇背後都有責任。
他們享受了丁克的自由和輕鬆,那麼現在,也該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些成本。
生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叔叔嬸嬸或許會再次提起養老的事。
到那時,我會視情況而定,但前提是,他們也要理解我的處境,懂得彼此之間的平衡。
人活一世,責任和選擇從來都是相伴而生的。叔叔嬸嬸的決定讓我明白,有些責任是無法逃避的,而我,也必須在生活的重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