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自述,拈花笑整理)
「我也沒惦記過您那東西,要不您現在賣了,正好交住院費。」
婆婆最近因心臟問題入院,醫生建議搭橋手術,保守需要50000+的費用。
公公與我們商量讓我們先給墊30000,明面上是以借的名義,但我知道這個錢會跟以往一樣,有去無回。
不同的是,以前也就三兩千,這次數額大了點。
婆婆上個月才去雲南旅遊,回來時買了一個心心念念已久的玉手鐲,所說原價30000多,是她還價還到了10000多拿下的。
我對玉器沒有了解,她回來跟我說的時候,話里話外撿了個大便宜。
婆婆出生於50年代,上過高中,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並且是個白領。
大概是因為這些優勢,婆婆一直很有優越感,按說那個歲數的人都是勤儉持家,但她不,她是那種有點小資情調的女人。
「掙錢就是為了花的,花了才是自己的,會掙,也得會花,喜歡就買,別等到將來老了穿什麼,戴什麼也看不出好看了.....」這是婆婆的口頭禪,也是婆婆的消費理念。
在婆婆家,用她的話說,她從不管錢,我們家公公掌管家裡的財政大權。
並不是因為公公強勢,而是婆婆不願意操這個心。
家裡交水電費、物業費等等,以前都是要到營業大廳去的,婆婆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怎麼交。
用她的話說,她沒錢了就找公公要,公公也很寵著婆婆。
只要是婆婆喜歡的東西,只要家裡掏的出這部分錢,公公向來是無所不依的。
按說公婆都有退休金,具體多少我不知道,他們從來不提,我也自覺地從來不問,就連老公也不知道。
必竟不是親生的,有些敏感的問題,說者無意,恐怕聽者有心,該有的界線還是要有的。
其實公婆有自己的工資,他們怎麼支配是他們的自由,旁人無權干涉。
做為他們唯一的兒子兒媳,只要他們身體好,不用咱伺候,我覺得那就是對我們晚輩最大的幫助。
所以我從來沒有對公婆的消費有過任何意見。
但是他們總是有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消費,就比如婆婆喜歡玉器,她曾經給我展示過她許多玉飾,從手鐲、戒指、手串、掛墜,從青玉到和田玉,各色款式至少十多樣。
這些東西便宜的幾百塊錢,貴的幾千,還有上萬的。
婆婆在跟我展示她的飾品後,總不忘最後來句:這以後全是你的。
我對玉器不感興趣,了解也不多,在我眼裡玻璃的和玉的,我是分不清楚的。
而且我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不是會像黃金一樣保值,有急用時可以隨時變現。
就拿現在來說吧,婆婆需要住院手術,她們卻連50000塊 錢都拿不出來,還要我們先行墊付30000.
在我看來消費沒有錯,花自己的錢,誰也沒資格置喙。
但是要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
成年人了,更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手裡要有一定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公婆先前幾次住院,所幸都不是大問題,我們每次給墊個2000-3000,都不是大錢,他們從沒提過還,我們也從沒張過嘴要。
但是這次他們一下子就需要我們墊30000,這個錢,如果我猜的沒錯,還會和以前一樣有去無回。
老實說,如果老兩口正常過日子,真沒有看病的錢,做為兒女,這個錢我沒有就是去借,也得給二老湊上。
但顯然不是這個事,他們花錢,沒有算計沒有節制,最後有事卻總讓別人為其善後。
這個梗才是讓人接受不了的。
我們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9月份,上大學的兒子該開學了,所幸上的是公辦大學,學費加生活費,我們至少得給他準備10000塊錢。
我們還要給孩子預備將來結婚和工作的錢,我們也是能力有限,尚且需要算計著過日子呢。
所以當婆婆再一次在我面前展示她的飾品,並且說出「以後都是你的」這句話時,我很不爽的像文章開頭那樣直接懟了回去。
公公和老公一直寵著婆婆,所以在家裡的情緒氛圍一直是她掌控著,她不高興了,全家都要哄著安慰她。
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正面暗諷她,並且我的不滿已經明晃晃地掛在臉上。
婆婆是個聰明人,對我的的話裡有話,一聽即明,所以臉上也有些掛不住,我們兩互相沉默了半天。
我把家裡的經濟情況跟老公說了,並表示這次可以給墊,但請她們務必要還。
老公雖然不太高興,但也知道明擺著的情況,只是不耐煩的應了下來。
說實話,我沒指望他們真的還錢,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夢想誰都有,但要量力而行,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為你 的夢想買單和兜底的。
我就想問問朋友們,我這樣做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