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不幸被鱷魚咬住了腳,他下一步應該怎樣去做?
想必會下意識的,去拉扯掙脫。甚至無意識地,還會第一時間去用手抵制鱷魚的嘴,去幫助腳來逃離。
可是如果這麼做了,鱷魚就會同時咬住這個人的腳和手。那麼,他所犧牲的就更多了。正確的辦法是犧牲一隻腳,不能心存任何僥倖。
這是經濟學中的理論,叫做「鱷魚效應」,在生活中也同樣適用。
倘若你在生活中,遇到許多「鱷魚」的拉扯,它們消耗著你、牽制著你,讓你身邊的一切都朝著不利的方向去發展,那麼最好的選擇是有所捨棄,及時止損。
我們遇到的「鱷魚」,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無形的,有形的簡單直觀一些,無形的隱秘性更強。但毫無疑問,它們都指向更多的麻煩和痛苦。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學會「鱷魚法則」。若你發現,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總是感覺不舒服,被忽視、被誤解,那你便應當重新去審視兩個人的關係,及時止損。
及時止損,是成年人的自律 。也是身心感到疼痛後的,本能反應。
人生,請遠離不斷消耗你的人,如此,才能擺脫那些讓你失控的情緒。
4.1日,重慶一則三歲孩子被從22樓扔下的消息刷屏了。知情人稱,是長久的婆媳矛盾,兒媳婦剛和婆婆吵了架,做出了過激的行為。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怎樣的原因讓一名母親做出如此殘忍之事,選擇親手斷送孩子的生命?可如今,緣由是什麼都不重要,結局已無法挽回。
如果,這個母親能夠在第一次情緒失控,精神崩潰的時候,選擇斷舍離,也許,事情不會發展到時至今日,一發不可收拾。
人在世上,苦累艱難,都不容易,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關鍵是看你,如何去消化這些負面情緒。
人一旦放縱情緒,就會變成被情緒操控的木偶,不自覺地做出許多異常舉動。
情緒像是一把雙刃劍,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放縱自己的情緒。隨意放縱的背後,也許是你無法承受的代價。
學會放下,別讓自己被「沉沒成本」牽制一生。
心理學曾有這樣一個理論:「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決策,過度的情緒反應,會導致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時,偏離理性的軌道。」
很多人捨不得自己的付出,總覺得自己犧牲了那麼多,一定要有所回報,才可善罷甘休。
可是當你參透了生活之後,就會懂得,這世上本來就有些事必定是徒勞無功的,就是你如何去掙扎,也無法得到相應地回報的。
而如果此時不抽身離去,攪和在這趟渾水裡,你被牽制的,只會更多。而不穩定的情緒,會讓我們做出很多錯誤的決定,往小了說影響一時,往大了說影響一生。
近日,河南周口的一處尋常巷陌,卻上演了一出不尋常的悲劇。
一名女子,因婚後老公不上班掙錢,自己辛苦打拚卻養著一位遊手好閒的「大爺」,終於不堪重負,選擇了喝農藥自殺。
其實我們能夠理解,女子絕望的不是男人不掙錢。而是男人不掙錢,在生活上也不搭把手,也不提供情緒價值。伸手要錢,不給還罵罵咧咧。
可最終,這名女子尋求的方向就是錯誤的,即使對方糾纏,但都有了放棄生命的勇氣,何不破釜沉舟放棄這段婚姻、脫離這個吸血的惡魔呢?
看過這樣一句話: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都有能及時止損的父母。
是的,在生活里能夠把「鱷魚法則」運用到極致的人,他的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把這種勇氣刻在骨子裡。而如此傳承下去,子孫後代才會有福報。
孩子都是父母的複印件,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即使當下看著並非那樣明顯,但有些東西是刻在血脈中的。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說:
「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它會以更醜陋的方式爆發出來。」
- 懂得及時止損的父母,情緒穩定,不會糾纏於一處錯誤一直不放,而是點到為止,讓孩子自我覺醒;
- 懂得及時止損的父母,有大格局,會為孩子指明方向,是孩子人生中的定心丸,讓孩子懂得去承擔自己的行為。
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一個不可能永遠都處於人生的巔峰,也不至於長長久久的混跡於黑暗之中。
遇到事,別慌張,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在搖擺不定的時候,不要採取任何措施,大事、重要的事切忌在衝動下定奪。
世間萬物有因有果,有舍有得,如此行事之人,才能福澤子孫。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