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關係

2024年02月07日15:45:04 情感 13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關係 - 天天要聞

1,蛤蟆的悲傷來源於父親嚴苛的管教



蛤蟆在自己家的閣樓上找到一本老相冊。



一陣塵封已久的巨大悲傷洶湧而來。



並不是因為照片里的人已經去世,而是因為他看到表情嚴肅的父親,想到了那一段悲傷而無奈的記憶。



祖父創立了家族釀酒企業,父親接管之後,常帶著幼年的他去釀酒廠,機器的轟鳴聲,蒸汽的異味讓他窒息。



也就是那個時候,他對這種環境喝釀酒這件事產生反感。



但由於父親的嚴苛管教,每每訓斥不準這麼做,不準那麼做。



他由最初的恐懼,憤怒,無奈,悲傷,最後轉化成無法消解的複雜情緒,隱藏在心理。



而母親的杜丈夫的唯命是從,察言觀色,讓本該享受母愛的蛤蟆失去了一個幼兒應有的權利,他的媽媽連抱他的次數都有限,因為害怕引起丈夫的不滿。



在蛤蟆的童年記憶里,驚悚和恐懼是他生活的主色調。



而由於恐懼的積累引起的憤怒,卻強烈而無力。



每到聖誕節,人們會捧著各式各樣的禮物來蛤蟆家表示敬意,以換取酒窖的陳釀。



戴著大黑帽的老姨媽,他們想像著,他的帽針一定深深插進她的腦袋裡;



變戲法的怪人居然用屁點火;



脖子上掛著金錶鏈的老大叔,挺著大肚子晃來晃去,狠狠的在蛤蟆的腿上捏了一把。



這些累積起來的恐懼轉化成憤怒,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蛤蟆開始內疚,悲傷。



他知道自己對於父親的嚴苛是憤怒的,這種憤怒至今無法消減。



因此,獾的出現,讓他再一次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挖掘出了心靈深處對於父親當年嚴苛管教的憤怒。



當他跟蒼鷺講過了這些的之後,他又一次抑制不住的悲從中來。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們的出身無法選擇,但成年以後怎樣生活在於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把不幸的童年轉化成成年以後改變的力量時,我們都會是那個幸運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關係 - 天天要聞

2,在童年的雙重壓力下,使蛤蟆形成兒童自我狀態



直到今日,蛤蟆腦海中父親的高大威猛令人生畏,蛤蟆莊園的圖書館依然掛滿了外祖父和祖父的畫像,那個代表著最高道德標準的化身,依然主宰著蛤蟆的成年後生活。



童年時父親對他的嚴苛管教,語言施暴,母親對他永遠像孩子一樣的照顧,使他的內心產生了複雜的情緒。



它打亂了「自然型兒童」具備的基礎情感。當蛤蟆對自己遇到的恐懼情感無法調節的時候,他把成長看成了一種與這種情緒的戰鬥。



也就是說,童年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由於那時候沒有無法反抗父母,造成這麼多年來一直在跟這種情緒做鬥爭,以至於父母已經不在了,依然糾結。



當蒼鷺問他是怎麼應對父親的嚴格管教的時候,蛤蟆做了反思:



如果這個人確實沒有力量,就必須學習順從壓迫者,不然可能無法生活下去。



也就是說由於父親的力量強大,他無法與之抗衡,於是就學會被迫順從,取悅。



他想讓父親對他滿意,為他驕傲。



所以成年後的蛤蟆喜歡炫耀浮誇,取悅救過他和像父親一樣的獾。



雖然內心感到悲哀,但身體里的另一部分挑戰感覺,時刻警醒著。



有一句話說,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於兒子,反而會淹沒他:他們彼此站得太近,陰影扼殺了成長。



蛤蟆的父親是一個高大威猛的形象,可能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是一種權威的存在,但他在蛤蟆心中對卻是恐懼和憤怒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關係 - 天天要聞

3,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關係



「對大多數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並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係,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童年時期,蛤蟆對於父親嚴厲管教下的順從行為導致了對這種生活方式的依賴,以至於成年以後仍然生活在這種依賴之下,沒有真正的脫離父親掌控下的生活狀態。



平姐家的孩子大學已經畢業,在某個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她總是嘮叨每一個月開支,兩口子掙的錢幾乎有一半供給了孩子,是本來的小康生活變得越來越拮据,連買一件喜歡的衣服穿,都得考慮半天。



而她的孩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不僅花光了自己掙的錢,父母給的也不夠。



每次平姐都會有意無意的提醒他別花錢太厲害,將來自己攢不下錢,父母的也跟著你受窮。



那孩子哼哼哈哈答應過之後,根本沒管她說的話。



有次平姐沒告訴孩子自己就去他的城市看他,趕到的時候正巧開門時聽到孩子跟他同事在家微信聊天:



小時候,他們管我太狠,考了我不喜歡的學校,學了我不喜歡的專業。有時候我真想花光他們的錢……



平姐到吸了一口冷氣,原來在這孩子心中我跟他爸是這樣的形象,怪不得每個月花錢像流水一樣,根本就不聽勸,他這是在報復我呀。



平姐寒了心,本來自己的孩子再親不過,但自從聽了那句話,心裡總是疙疙瘩瘩的難過。



這種從金錢到情感的心裡依賴,像割不斷的藕絲一樣,讓她既心痛又不忍。



心痛的是,孩子並不理解她的難處,把過去的一切付出,如今成了孩子拿捏她的把柄。



但她又不忍看著孩子在大城市打拚,吃苦罪。

由於在外面害怕上當受騙,孩子遇到一切事都馬上打電話給她,讓她幫忙拿主意。



從物質到情感的依賴關係,就是一個人不能獨立自主的成熟表現。



二十幾歲的成年人,只要遇到一點事就打電話給父母,完全脫離不了父母的掌控,由於物質需求,父母對金錢的給予,造成心甘情願的順從。



但偶爾內心也會產生反抗心裡,所以花錢的時候對父母是一種快意恩仇的心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長的本質是打破依賴關係 - 天天要聞

4,怎麼打破這種依賴關係呢?



首先建立自我意識,嘗試設立個人邊界,明確哪些是自己的決定,哪些是需要協商的問題。



其次,學會獨立思考和承擔責任,不要讓父母的一件左右你的生活選擇。



第三,有效溝通。與父母坦誠交流你的想法和感受,讓他們理解你要獨立的決心。



不要害怕改變,你的每一步努力都引領你走向成熟,成長。



胡適說:你們說要爭自由,自由是針對外面束縛而言的,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給你自由而不獨立,仍是奴隸。獨立就是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賴門戶,不依賴別人,這才是獨立的精神。



一個人想從依賴走向獨立,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自己面對問題自己獨立解決,這個成長的過程雖然很難,一旦經歷過這種切割,就會成為永久的能力。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 天天要聞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玄學!他27歲時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剛好差7歲,剛好出處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還是她耗不起他呢?當年他27歲,他的事業還是巔峰期,她才20歲,她的事業還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顧的宣告了倆人的關係,他作為頂流,事業一度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 天天要聞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有一種特殊關係能夠長久維持。好多人都覺得這種關係不道德,會破壞別人的生活。其實在生活中每當出現這種關係的人,其實他們是真正有著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與算計對方的想法。這樣的感情是很難遇到的,也是很珍貴的。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 天天要聞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香奈兒曾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在這個喜歡定義女性「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代,有太多的標籤綁架。有人把婚姻當終點站,有人將年齡作倒計時,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
夫婦借送養之名收4萬元賣掉親兒,犯拐賣兒童罪獲刑,丈夫系主犯被判5年5個月 - 天天要聞

夫婦借送養之名收4萬元賣掉親兒,犯拐賣兒童罪獲刑,丈夫系主犯被判5年5個月

山西一對夫婦在已有一兒一女的情況下再次懷孕,並於2017年11月16日產下一名男嬰。丈夫提議將兒子送人。有人得知消息後,通過中間人抱走男嬰,並給了4萬元的「領養費」。孩子5歲多時,有人向警方匿名舉報了此事,警方隨即立案偵查。7月1日,紅星新聞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涉事夫婦被判犯拐賣兒童罪,丈夫作為主犯被判...
人一生,有4樣東西早已命中注定,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 天天要聞

人一生,有4樣東西早已命中注定,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實則早已註定。這4樣東西,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安排好了,與其強求,不如順其自然。第一樣是出身。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背景,這是上天給的禮物。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人從小就要為生計奔波。但不管怎樣,這都是
女生說準備睡了高情商回復?5 種場景應答超貼心 - 天天要聞

女生說準備睡了高情商回復?5 種場景應答超貼心

和女生聊天正開心,她突然說 「準備睡了」,是不是瞬間慌了神,不知道怎麼回?別擔心!不同關係、不同場景下,高情商回復能讓她帶著好心情入睡,還惦記著下次聊天。這 5 種實用應答方式,從曖昧期到普通朋友,教你輕鬆拿捏!一、曖昧期:溫柔寵溺 + 制
女生說不舒服暖男回復?這些話讓她心窩暖暖的 - 天天要聞

女生說不舒服暖男回復?這些話讓她心窩暖暖的

女生說不舒服暖男回復?女生弱弱一句 「不舒服」,普通回復可能就輕飄飄帶過,但暖男的回應可是藏著 「寵人秘籍」!想讓她瞬間被溫暖包圍?這些高甜又貼心的回復思路,趕緊學起來!一、溫柔詢問型:先了解情況,再行動(一)細緻關心細節「怎麼啦寶貝?是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