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詹大媽的自述:
我叫詹秀茹,今年62歲,和老伴一直以開早餐店為生。
我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儘管父母苦苦經營,拚命養活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可是生活依然艱難,我只讀到初中畢業,就進廠幹活掙錢了。
後來在媒人的撮合下,我嫁去隔壁縣,和家庭條件同樣不怎麼樣的老公結了婚。
老公家裡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手藝人,他家裡當時在一個大院里蓋了十幾間的平房。
大伯哥結婚的時候,公婆分給了他們四間房,我和老公結婚也分到了同樣的房子。
當時,公婆、大伯哥家和我家,三家人住在一個院子里,誰家有什麼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我老公那個縣,普遍都是生女兒,所以,雙女戶家庭非常多。
我的肚子比較爭氣,嫁過去才3年的工夫就生下了春生和秋生兩個兒子。
而這時候,我伯哥和大伯嫂的兩個女兒春杏和秋菊都要比我家的兩個男孩大上四、五歲。
公婆見我連生了兩個兒子,就開始對我笑臉相對,主動幫忙照顧兩個孫子,家裡有什麼好的東西,都會先給我們這邊。
而大伯哥家的妯娌就分外的眼紅,對我也是很妒忌,三天兩頭的跑過來鬧事,經常和我家爭地方,爭雞鴨。
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緬腆而又膽小的人 ,能讓著她就讓著,能躲著她就躲著,盡量不會與她一般見識。
隨著孩子們都慢慢的長大,妯娌和我們之間的較勁卻從來都沒有結束。
妯娌家的兩個女兒從小到大都學習好,而我的兩個兒子學習都一般。
她家的大女兒春杏考上了一個大專,最後跑到省城裡去上班,小女兒秋菊雖說考的是個中專,留在了我們縣城,但在我們縣中學當了老師。
我們家的兩個兒子就差得遠了,春生初中畢業就到縣裡的化肥廠當了工人,秋生讀了一個技校,最後在一家汽修廠上班。
兩個女兒都工作了以後,妯娌就每天得意忘形,四處炫耀,每到親朋好友見面,就要說到她家的女兒如何如何的優秀。
再後來,妯娌的兩個女兒都紛紛嫁了人,大女兒嫁給了省城的一個公務員家庭,光是彩禮就收了8萬8。
小女兒也嫁給我們縣中學的一個老師,雖然彩禮沒有她姐多,也有4萬塊,在當時就是高價彩禮了。
拿到了彩禮之後,大伯哥和妯娌兩口子,不僅在離家不遠的新小區買上了樓房,還把原來住的平房也加蓋,裝修了一番。
公婆和我們住的老房子,讓她家的小樓一比,簡直不堪入目,而此時的妯娌也過上了貴婦式的生活,每天都是聊天、打牌,不用再出去掙錢了。
而我家的兩個兒子雖然工作的早,但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根本沒有掙到什麼大錢,我們夫妻也是沒有大本事的人。
在娶媳婦這件事上,就一拖再拖,那時候,我常常抱怨兩個兒子和老公無能,說他們掙不到娶媳婦的錢。
我家大兒子春生都到了28歲的時候,我和老公拿出了全部存款23萬,又向親戚借了5萬,才在我們縣城給他買了婚房,娶上了媳婦。
而我家小兒子就比較慘了,直到32歲的時候,才由老公出面,向他同學借了7萬塊,加上小兒子自己攢下的8萬塊,在縣城首付了一套房子。
但是,因為兩個兒子結婚,我們卻欠下了不少的錢,生活變得更拮据起來,我和老公都是起早貪黑的開早餐店,晚上都去出攤。
我曾經一直覺得,生兒子真是倒霉,不光要把他們養大成人,還要借錢給他們結婚,最後,到老年很可能指不上他們養老。
可是,自從60歲以後,我的觀念卻不斷的在改變。
原本,和我家住的很近的大伯哥和妯娌兩口子,自從兩個女兒出嫁以後,開始的時候,還過得不錯,吃得好,喝得好,靠著年輕力壯,四處遊玩。
這幾年,隨著年紀大了,日子就沒有那麼稱心如意了,女兒不在身邊,老兩口就是孤獨寂寞。
前幾年,他們跑到省城大女兒家住了些日子,大女婿家雖然條件好,但是,並沒有把岳父岳母當成上賓。
大女兒在家裡也說的不算,事事都要以婆家為主,生怕得罪了女婿和公婆,斷了經濟支持。
所以,妯娌兩口子在省城住的憋屈又鬱悶,沒待多久就跑回來了。
小女兒雖然就住在縣裡,離得妯娌家也不遠,同時小女兒也是比較孝順父母的,但是,無奈妯娌親家兩口子前幾年就住進去養老了,做為女方的爹娘,怎麼都是名不正言不順。
而這時候,我和老公的生活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前幾年,我們還清了外債,無債一身輕。
這幾年,兩個兒子都給了我們一些錢,我們把老房子重新翻蓋又裝修了,住著十分的舒適。
去年,我老公住院做了一個小手術,兩個兒子都住在縣城,離得很近,兩個兒子,兩個媳婦加上我,輪流照顧老頭子,很快就康復了。
每年過年,我們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所以說女兒不管多孝順,嫁人以後常常身不由己。
兒子雖然沒有什麼大出息,但他的根始終在父母這裡,所以,到老了靠兒子比靠女兒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