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在城裡有房,在老家有院,兩者不是二選 一,而是可以兼顧,在老家留一套房,意義無比重大。
一、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老年人即使樹大根深,也遲早會落葉歸根,古代有很多朝廷大員,待到退休以後,將會衣錦還鄉,過著歸隱田園的生活,在老家以鄉紳的身份頤養天年,另外還能為老家做貢獻,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異曲同工。
網友留言:我在外面走得再遠,我始終沒有忘記從哪裡出發,我跟我的老家是分久必合,大半輩子在外面漂泊,老家才是我初始的碼頭,在老家的房子裡面,即使是孤身一人,也會感覺老有所依,由此做到自渡餘生。
點評:老房子不是時過境遷的建築,而是安身立命的根,老房子充滿了記憶,不僅飽含鄉愁,而且貫穿思念,在老房子裡面的心安是任何豪華的建築都不能替代。
二、後路可以不走,卻不可以不留。
人生要避免動不動背水一戰,更要規避時不時破釜沉舟,鑒於根據地的重要性就會發現老房就是大後方,既然有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的說法,後路也就是萬一在外面走投無路時候的退路。
網友留言:我從小就聽過狡兔三窟的故事,我雖然不是兔子,但是我會在安家方面留一手,老家的房子我既不會賣,又會時常修葺,萬一我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我不至於流離失所,更不至於無家可歸。
點評:老家的房子留存,將會真正意義實現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哪怕發生了經濟危機,在老家裡面也能以較低的成本度過經濟危機,有老房子作為容身之地,更有利於東山再起。
三、留住曾經的感覺,回老家有一個落腳的地方。
老家的房子沒有了,失去的不僅僅是房子,而且會連帶失去兒時的記憶,即使連觸景生情的機會也沒有了,雖然有殘留的影像,但是遠遠沒有身臨其境直觀以及深刻。況且逢年過節回老家走親訪友,老家的房子是駐足的地方,無論是外面的金窩,還是外面的銀窩,都比不上老家的草窩。
網友留言:我每次回老家,習慣性的在老房子里踱步,真正設身處地體會到目之所及都是回憶,心之所向皆是過往,很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都在老家有房子,雖然我不是大人物,但是我也有留住老家房子的情節。
點評:老家的房子就好比如朝聖的地方,回老家風塵僕僕,然而會有儀式感,老家的房子是出生以及成長的場所,有老家在,彷彿逝去的人始終沒有走遠。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收藏或者轉發,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多謝支持!
圖片源自網路,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