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話說:
親戚不共財,共財再不來。
人性是自私的,在涉及到錢財利益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就算是親戚之間,也逃不過「談錢傷感情」。
有時甚至連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會因為錢財產生矛盾與糾紛。
01.給母親6000元讓她幫忙隨禮
在網上看到一則視頻,一對母女為了6000元禮金,發生了爭執。
事情經過是這樣。
網友陳靜(化名)在某二線城市工作。不久前,正在出差途中的她,忽然接到老家電話——老家的大姨夜間突發腦梗,送醫不及時,意外離世。
由於事發突然,分身乏術的陳靜,沒辦法趕回去弔唁參加葬禮,只好轉給母親6000元錢,讓其幫忙隨禮。
誰知,等到一周後,她匆匆結束出差趕回老家,看到禮單才發現,母親只幫她隨禮2000元。
陳靜很鬱悶。從小到大,父母都偏愛她的哥哥,在她參加工作以後,時不時想著從她這裡搞一些錢回去補貼哥哥。
但是,母親平時「坑」她就算了,在白事隨禮這種事情上,怎麼能……
在陳靜的追問下,母親說出真相。
原來她的6000元禮金,被母親平均分成三份,她一份,哥哥一份,母親自己一份。
母親說自己手頭沒什麼錢,哥哥的經濟條件也不好,如果都跟她一樣隨禮6000元,根本負擔不起,所以才將她的禮金分成三份,一家各2000元。
02.看到禮單頓時煩躁起來
聽完母親的話,陳靜頓時煩躁起來。
在她老家,親戚之間白事隨禮,一般都是一兩千左右,她之所以隨禮6000元,是因為大姨平日里對她很好,甚至可以說對她有很大的恩情。
當初她考上高中,母親覺得家庭負擔重,她一個女孩學歷沒必要太高,準備讓她去電子廠上班,幸虧大姨看不下去,出面說情並贊助了部分學費。
等她歷盡千辛萬苦考上大學,母親在各種費用面前,又有些遲疑,還是大姨出面,從中幫襯了許多。
後來,她大學畢業在城市裡工作,大姨心疼她居無定所,又偷偷拿了12萬借給她買了間小公寓……
陳靜越想越生氣。
自己因為工作繁忙,實在無法抽身參加大姨的葬禮,不能見大姨最後一面,心中已經無比愧疚,本想著在禮金上稍作彌補,卻被母親的私心搞砸了。
03.母親不願歸還剩餘禮金
陳靜覺得,如果母親和哥哥認為她隨禮6000元太多了,完全可以各隨各,自己想隨多少就隨多少。
為什麼非要將她的禮金分成三份?這樣顯得她沒有感恩之心,讓她沒臉去面對大姨一家人。
母親卻說,一家人隨禮要一樣多,要不然作為親姐姐,隨禮沒有外甥女多,這樣會讓全村人笑話的。
陳靜見事已至此,再多爭執也於事無補,便要求母親把剩下的4000元禮金還給她。
雖然白事不能補禮,但她可以通過一些別的渠道,回饋給大姨家人,以報大姨當年的恩情。
然而,母親卻不願意還。
母親說自己又沒有私吞她的錢,她的6000元錢一分不少都隨出去了,哪有要回去的道理……
看到母親理直氣壯的樣子,陳靜徹底無語了。
回到家後,陳靜越想越鬱悶,越想越不甘心,於是在網上發了個視頻,詢問網友,自己將來應該如何處理這類事情。
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里,有一位網友出了個主意,收穫不少點贊。
該網友是這樣說的:告訴你母親,以後的贍養費,就從這4000塊錢里扣。
04.親人交往,也要保持界限感
其實,每個人都有私心,父母也不例外。
可是,作為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私心,對孩子推行公平正直的愛,那麼必將導致家宅不寧。
作為子女,遇到這種偏私的父母,確實很糟心。
但原生家庭如同我們的身體髮膚,是與生俱有的,無論父母自私或偏心,你都無法全盤拋開。
在親情無法割捨的情況下,我覺得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保持界限感,建立明晰的個人邊界。
尤其是在錢財方面,更要界限分明,不要牽扯不清。
你覺得陳靜應該怎麼處理禮金的事呢?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感謝您的閱讀,長按點贊關注我,帶給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