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阿宋的煩惱。
阿宋——我的同事,我們同在一個地方國企上班。他今年46歲,兩個兒子,大的今年剛考上了一所211大學,小的今年上了省重點高中,看勢頭比大的成績還要好。在普遍一個孩子的同事中,讓人羨慕!而且一個比一個優秀。
煩惱嘛,也有。
阿宋是外地人,大學畢業分到我們這個小城。小城嘛,就是小圈子,你說不排外吧,也不可能,畢竟大家都是老鄉,外地人很少的。加之阿宋性格比較直,不會去阿諛奉承,現在眼看奔五的人了,還是個一般職員。
阿宋經常給我說自己的煩惱:比如哪個主管怎麼不沾弦了,沒本事,一個稿子能改二十遍,也不得要領,他自己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上來就改。他說那個人我也認識,是一個小中專畢業生,這個人確實是糊塗蛋,平時說話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反正別人都說東,他就要說西,別人說西時,他又說東。我的總結的車軲轆話。但是,也有優點就是,上面的人再罵,都能笑臉相迎,誰當領導巴結誰。也不知道為什麼,領導換了幾茬,這個人的職位和薪水一直上漲。
我向來對那樣人看得很輕,自己混跡職場二十多年,換了幾個單位,什麼樣的人也見多。我對那種人是從內心認為是:一文不值。當然,也總有人用一句話反對我:你說人家不行,怎麼人家還混得風生水起的。對於這種論調,我一般也不予理會,關係好的解釋一下。
阿宋就有點迷茫了,感覺人家不行,為什麼人家還能混上去?阿宋就是我說的有必要解釋一下。我說:這就你自己的不自信了,不行和混得還行,是兩件事。就像是人和蟑螂,你不能說蟑螂比人行,蟑螂比人還優秀。但是在一個極度骯髒的環境里,蟑螂活得還自在,人卻會活不下去。這是環境選擇了蟑螂,而不是誰優誰劣的問題。
所以,只有適者生存,而沒什麼優勝劣汰!在一個不正常的環境里,逆淘汰才是正常的。
阿宋喜歡書法,有點專業的意思。職場收入低,有兩個孩子要養,他寫辦個業餘的書法課外班,教教小孩子寫字,培養培養興趣,我一直鼓勵他。竟然就辦成了,有了收入貼補家用。
然而,煩惱又來了。
小孩子嘛,不好管理,有個很淘氣,他的輔導班就在自己家裡。正在給這個孩子輔導,別的孩子就鬧起來了,場面經常失控。他想讓老婆出來幫著控制一下。但老婆躲在卧室玩手機,他叫不動。
阿宋有點不高興,說自己辛苦也為這個家,結果老婆不體諒不幫忙。結果和老婆發生點不愉快。
我說:多溝通,你和老婆經濟核算,就算老婆給你打工。每次給老婆發個紅包。都是自己家裡錢在循環,但感覺不一樣——我也有這樣的體驗,雖然我拿著錢也不亂花,但老婆覺得錢放到她跟前心裡更踏實。
第二天,阿宋說了,起作用了,老婆在他上課的時候,出來幾次,作用很大,明顯課堂秩序好多了。
這就是我的中年同事阿宋的煩心事。
解決了一件還有更多的煩心事在等著呢。
借用《人世間》的一句話:覺得苦是嗎,嚼嚼咽了。不光是要嚼嚼咽了,還是加點調料,假裝很甜的樣子,笑著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