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婚姻家庭中,婆媳關係是個沒辦法逃避的問題。
能融洽相處的有,但大多數婆媳之間都不怎麼對付,明裡暗裡互相較著勁兒,看對方不順眼。
婆媳居住在一起,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是在未過門之前就開始較勁的少之又少。
尤其在婚禮中,即便平時有矛盾,也要當作無事發生,把場面弄得其樂融融的樣子,不要被外人看了笑話。
有這樣一場婚禮,女子在自己的婚禮上跟婆婆較上了勁,場面十分尷尬。
古代有拜堂成親的禮節,今天的婚禮大多省去了磕頭下跪的環節,但本質上並沒有變,新人需要對高堂父母進行改口儀式。
一般來說,新娘子會當著所有親朋好友的面改口叫「爸爸」「媽媽」,然後男方父母把提前準備好的紅包遞給新媳婦兒,從這一刻起,就算成為一家人了。
在這場婚禮中,改口儀式並不順利,新娘子遲遲不願意叫媽,而是連喊了兩聲「婆婆」,弄得主持人都不知所措了。
主持人將話筒遞給新娘子,新娘子一秒鐘都沒有猶豫,喊出了「婆婆」。
主持人將話筒遞給婆婆,婆婆對新媳婦兒說:「叫媽!」
主持人再次將話筒遞給新娘子,新娘子這次猶豫了幾秒鐘,然後用低了一節的語氣再次叫了一聲「婆婆」。
主持人當場懵圈了,他拿著話筒,舉在半空中,不知道該遞給誰。他環顧四周,最後看了看新郎,新郎沒有說話,而是對新生娘子使了一些小動作。
度過了尷尬的十幾秒鐘,主持人終於開始說話了,他幾乎是忍著顫抖地說道:「爸(媽)把紅包送上!」
前面的稱謂,既像是在說爸,又像是在說媽,所以最後的發音變成了介於爸媽之間的聲音。主持人大概是想跳過媽媽直接讓爸爸送紅包,但馬上又覺得不妥,於是在糾結之中就喊出了這個奇怪的稱謂。
聲音落地,婆婆起身,將紅包遞給了新媳婦兒,新媳婦兒站在原地不動,單手接過了婆婆送給她的紅包,連一句謝謝都沒說。
接下來輪到改口叫爸爸了,這次很順利,但也能從新娘子遲疑了大約五秒鐘的細節中看出來,她不太情願叫這一聲「爸」。
聲音落地,主持人頓時如釋重負,不等爸爸起身,幾乎是用搶的姿勢,直接用手拿過爸爸手裡的紅包,一個箭步就衝到了新娘面前,交給了她。
零星的掌聲響起,婚禮落幕,主持人一身大汗,新人家庭各懷心思,親朋好友們等待開席,然後散場,各回各家。
一場婚禮,辦成了甄嬛傳,熱鬧的背後是狼狽不堪的人心,喜慶的背後是一片狼藉的家庭鬧劇。
還沒過門就較上勁了,過了門之後是度日如年的漫長歲月,指不定還會發生什麼狗血劇情呢!
也許每個看似平淡的家庭裡面,都隱藏著外人看不見的各種鬧劇,這些鬧劇每天都在上演著,偶爾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多少人都這樣過來了,偶爾又突然想不開了,越想越氣。
難道婆媳之間就不能和平共處嗎?讓每個家庭都分開住,這顯然不太符合實際情況,同在一個屋檐的情況下,該怎麼處理這段關係呢?大家有沒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