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混的開,必須明白的中國式人情世故,讀懂人情,學會為人處世,就能混得如魚得水。
01.不管是夫妻還是朋友,都不能一開始對他太好,如果你開始對他太好,他就會習慣,後面你對他稍微差一點點,他就會恨你。
02.中國式尤其好面子,做什麼事都會考慮自己的面子,與人交往,即使你再優秀,也別忘了給他人留點尊嚴。
03.適當的時候,說一些謊言,往往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為和諧。
04.自己心裡明白就行,不要事事戳破,快嘴快舌的人,反而容易得罪人。
05.除非別人主動、真誠地向你請教,否則,就不要好為人師,對別人指指點點,哪怕你是出於一片好心,別人也不會領情,只會覺得你是在顯擺。
06.別人可以自嘲,你千萬別跟著附和,懂得自嘲的人,情商都不會太低,喜歡附和踩人的,情商是真的低。
07.再不服氣、委屈,公眾場所一定要給足領導面子,私下再聊(如果做好離職的準備,你隨意)。
08.幫忙去情分,不幫忙是本分,親戚朋友同事之間,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做理所當然,要懂得回饋。
09.多誇別人,不是恭維,是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真誠愉悅的告訴他,你的發現和尊重。
10.學會表達,不要讓對方猜,也不要正話反說,很多人是聽不懂的。
關於洞察人性,利用人性,王志文有這樣一段經典台詞:「在社會上混,有一條鐵律,就是你說點好話,就能搞定50%的人;你給點東西,就能搞定70%的人;說點好話再給點東西,你就能搞定90%的人;說點投其所好的話和給點恰如其分的好處,你就會搞定99%的人,剩下的那1%就不用考慮了。」
以前,對中國文化中的送禮、人情、關係走動都相當排斥,在那時的我看來,這些都很傳統,周圍一個年紀的人,也大多如此,也可能跟圈層有關。
但讀完《中國式人情世故》這本書,那份對傳統文化中,融匯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的偏見,似乎少了些。
因為能理解了,構成人情、面子與關係的原因,究竟是來自哪裡,這些也構成了獨特的中國式人際社會。
在過去的年代,我們所熟知的仁、義、理、智、信,也無一不與這套人際運轉相關,並以人倫搭建等級架構,以禮儀維持架構,以面子、人情等,挾裹著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從而使這套情理社會持續、穩固的運轉下去。
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懂人情世故,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凡是成功的牛人,無一例外都明白這一點。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不懂規則的人,最終會S的很難堪;而懂人情世故的人,才能在人生這場遊戲中,玩的痛苦,玩得開心,玩出自己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