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慢持(富書作者)
《八角籠中》的蘇木出生在最貧困的大瀧山,祖祖輩輩都在山裡過完一生,他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就能一眼看完。
但從接觸格鬥開始,他開啟了逆天改命的生活。
他丟掉上天安排的命運,將自己和格鬥連成一條直線,直直朝目標靠近。遇到再多艱難險阻,他也跨過命運的枷鎖,逆勢而上。
最終,他走出了大山,成為了格鬥冠軍。
心理諮詢師劉晨曦認為:「人生應具備兩種思維,直線思維和曲線思維。」
蘇木正因為同時擁有兩種思維,才讓他從一個大山孩子逆襲成為冠軍。
用直線思維做事,不被艱難困苦打敗,盯緊目標,收穫成功;
用曲線思維做人,跨過命運設置的一個又一個坎,逆勢改命。
做事做人,曲直有度,才能行穩致遠,過好一生。
直線做事,勇往直前
從小我們就學過: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這個道理不僅可以用在數學中,也能用在做事里。
將自己和目標之間連成一條直線,不被艱難險阻阻礙,才能成功奔赴終點,達成目標。
《西遊記》我們都看過,整部劇講的其實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經」這一件事,但取經途中設置了重重阻礙,意志不堅定之人很容易就放棄。
孫悟空因和唐僧意見不合曾三次放棄,脫離取經之路;
沙僧曾因孫悟空被妖怪吃掉,在豬八戒的攛使下也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豬八戒在整個取經途中一直都想著放棄,他的口頭禪便是:「大師兄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莊,沙師弟回他的流沙河,咱們分了行李各奔前程吧。」
只有唐僧,不論美色誘惑,還是妖怪威脅,哪怕丟失性命,也從未生過放棄之念。
在他人心中,取經之路蜿蜒曲折、荊棘滿途。
可在唐僧心中,取經之路就是一條直線,所有的艱難險阻都不會干擾他。
也正因為唐僧直線做事的思維,才能不懼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
可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在追求目標的途中,很容易被辛苦、被困難唬住,心生阻礙、停滯不前。
就如《西遊記》中的三個徒弟,如果不是唐僧一直堅持、義無反顧,絕不會取得真經。
而追逐夢想就要這樣一條直線,全力加速。
只有昂首闊步、風雨無阻、乘風破浪地朝目標前進,才能取得成功。
著名藥學家屠呦呦一生只做一件事:研究青蒿素。
為全身心研究,她無暇顧及家庭,不得不把女兒寄養在別人家; 她淡泊名利,放棄院士頭銜,放棄出國深造。
她不懼失敗,近400次失敗也沒有「逼」她停下;她甚至不惜以身試藥,肝中毒也沒有阻擋她研究的決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終於,屠呦呦成功了,她成功研究出青蒿素,讓全球千萬甚至數千萬人免受瘧疾侵害的痛苦,讓數百萬人沒有因為瘧疾而病死。
雖不懼頭銜名利的她,也終於從「三無」科學家成為了諾貝爾獎得主,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從1969年到2015年,她走了整整46年。
這條路漫長且荊棘載途,但她有一顆完成目標的心,朝著目標向前的勁。
數十年磨一劍,成功是必然。
有網友曾問過一個問題:「狼為什麼總是走最短的路就能達到目的?」
高贊回答是:「狼的一生中,一直是在走直線,而直線的最終就是獵物所在之處。」
直線做事,不懼坎坷,勇往直前,才是成事的關鍵。
曲線做人,能屈能伸
當代文學家南懷瑾曾說:「為人,要善於運用巧妙的曲線。」
做人要能屈能伸,轉變思路,便可化腐朽為神奇,扭轉局勢,變壞為好。
中國京劇演員梅蘭芳每場演出都是源源不斷地叫好聲、喝彩聲。
有一次,他演出時,喝彩聲依舊不絕於耳,可偏偏有一個否定的聲音。
梅蘭芳雖心中疑惑,但沒有當場問詢問原因。
演出結束,梅蘭芳託人打聽他的住址,大家都以為他要當面去和那人爭辯。
那人見到梅蘭芳一臉吃驚,以為他來指責自己當著眾人直面否定他。
可梅蘭芳卻畢恭畢敬地向他請教道:「您說我不好,一定有您的見解。能否不吝賜教,指出我的不足,您就是我的老師。」
那人說了緣由,梅蘭芳深鞠一躬表達感謝,後面還多次請他看戲,尊稱他為「老師」。
梅蘭芳作為京劇大師,但從不因自己的成就咄咄逼人,而是懂得換一種方式解決問題,既尊重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貴妃醉酒》梅蘭芳
老子有言:「曲成萬物而不違。」
很多時候,彎曲不是妥協吃虧,而是一種理智,一種做人智慧。
懂得曲線做人,萬事萬物皆可成。
清朝年間,有一戶傅姓人家,在興建地基時和鄰居發生糾紛。
傅家人便寫家書給在朝為官的傅以漸,讓他給家裡做主,要回被占的地方。
傅以漸收到家書後,沒有以官強令、斥責,只在回信中寫道:「 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傅家人看後,主動將牆基退讓三尺,並為之前的糾紛道歉。
鄰居看到為官人家如此仁義,十分感動,便也退讓三尺。
做人思維中有一個「迂迴思維」,指避直就曲,以退為進的為人處世之道。
傅以漸正是懂得迂迴思維,才讓縣令都無法解決的糾紛,轉個思路就迎刃而解,還流傳為佳話。
前進,不一定一直是激流勇進,有時候要靠迂迴蓄力,「曲線救國」。
曲線做人,能屈能伸,這是聰明人的做人之道。
把握曲直,才能行穩致遠
詩人元稹寫道:「歲深樹成就,曲直可輪轅。」
人生亦如此。
人的一生就像一條線,有直有曲,彎彎繞繞貫穿生命的旅程。
做人做事,只有把握好曲直,才能越走越遠。
要做到可曲可直,須把握好以下3點:
1、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智慧
當代學者周國平曾說:「一個人在世上生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只有知道自己要什麼,內心才會寧靜,行動才會從容。
可研究卻表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在他的著作《撞上幸福》中提到:「人們對自己的選擇總是不夠堅定,而每一次不堅定地選擇,都可能會導致我們逐漸模糊自己的真正目標。」
偏離了目標,那離自己想要的人生只會越來越遠。
想要過好的生活,有好的人生,首先就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清晰自己的目的。
然後,朝目標堅定前行。
2、能接納當下的勇氣
接納是什麼?
看過最好的回答是:「接納是療愈,所有不接納的背後都是不接納自己。」
一個人,只有療愈好自己,才能束裝待命,整裝出發。
正如劉同所說:「接納,才有新的力量。」
接納當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活出更好的自己。
3、不被輕易擊退的心態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倘若一不如意就退縮、就放棄,那註定一生只能平平淡淡、碌碌無為。
貝聿銘在被世人嘲諷抹黑時,他沒有退縮,潛心設計,最終成為了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董明珠在36歲時才踏足職場,遭受同行輕視、客戶刁難時,她越挫越勇,最終成為了格力掌門人。
羅永浩面對6個億的巨額債務時 ,他沒有逃避,積極面對,一步一步還清債務,讓所有人看到了他的企業家精神。
拿破崙曾說:「人生的光榮,在於能夠屢撲屢起。」
倒下了,就站起來;失敗了,就重頭再來。
只要有一顆不被輕易擊敗的心,一定能夠靠自己擁有更好的人生。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複雜的拼湊,不是單線條。
有直線的進取,有曲線的迂迴。
直線做事是埋頭趕路,曲線做人是抬頭看天。
人生下半場,願你兩者結合,把握有度,步步生花,成就一個好的人生。
作者簡介:慢持,富書作者,90後職場寶媽,用文字激勵自己成長,慢而有持,未來可期,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