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強烈的一種情緒,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愛恨同源,意思是愛和恨是聯繫在一起的,當愛達到極致時,人的心理力量就會達到高峰。
當這種能量失去釋放的對象時,人就會體驗到強烈的痛苦、絕望,因此,這種情況下人也特別容易做出失控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因愛生恨犯罪的案例很多。
比如本文的女大學生陳曉慧,她的老男友對她因愛生恨,直接將她殺害了。但更讓人恐怖的是,殺人者竟然直接將她的心臟塞進了隨身攜帶的娃娃里,到底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他這麼殘忍呢?
一、 家境貧寒難讀書,大叔資助心感激
陳曉慧出生於河南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不僅如此,她家跟普通人家還不太一樣,她的母親具有先天性的痴呆症,嫁給她父親之後兩人生了兩子兩女。
除了陳曉慧之外,她的其他兄弟姊妹全部都遺傳了母親的疾病,相當於全家除了她和她父親之外全部都是殘障人士。
說到這裡,人們不禁好奇,既然陳曉慧的母親天生就不同於正常人,那為什麼她的父親還要跟她母親結婚呢?其實,陳曉慧的父親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家實在太窮了。
在農村,30好幾沒結婚已經算是很大年紀了,而陳曉慧的父親偏偏就是其中一個。為了防止陳家斷後,無奈他才娶了本身殘障的陳曉慧的母親。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生下來的4個孩子有3個就遺傳了同樣的病症,這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好在陳曉慧神智健全。
於是,陳父就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這個女兒身上。因此,他全心全意的供陳曉慧讀書直到高中,本來他還想讓女兒繼續讀書,但因為家裡實在湊不到錢。
學校又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再不支付學費,就只能讓陳曉慧退學。無奈,陳父便只能考慮讓女兒退學了。就在陳曉慧和父親感嘆人生不幸之時,田青松卻找上了門。
主動提出想要資助陳曉慧繼續讀書,這對陳家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雖然不理解為什麼田青松這麼熱情,但一想到能夠繼續讀書陳曉慧也顧不得想那麼多,心裡對這個大叔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二、 獨自求學心歡喜,恩人追隨變情人
就這樣,陳曉慧順利的讀完了高中,而她也不負陳父的期望,成功的考上了大學,走出了這個貧困的村子。開學之後,陳曉慧獨自一人去往了學校。
她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對即將迎來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只是,她第一次離家那麼遠,成為大學生的快樂在強烈的思鄉之情的影響下就消散的差不多了。
就在這時,田青松卻找了過來,他帶著陳曉慧買了很多東西,請她各種消費,持續的熱情讓本就對其感激不已的陳曉慧更加覺得心裡溫暖不已。
田青松帶著陳曉慧消費了一圈之後,沒有繼續送她回學校,而是將她帶到了自己租的房子上。到了房子里之後,他就一把將陳曉慧抱到了懷裡。
然後低聲說道:「曉慧,我特別喜歡你,我資助你讀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你願意跟我一起生活嗎?」聽著田青松的告白,陳曉慧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抗拒。
其實,從對方邀請她去自己的房子里的那一刻,她就多少猜到了對方的意圖。她心裡是十分感激田青松的,因著這份恩情,她甚至覺得自己就應該順從他,並用自己的身體去報答。
在這種念頭的影響下,她順從了,兩人當晚就發生了關係。
三、 已婚大叔戀少女,形影不離施壓力
從這之後,田青松就經常以陳曉慧男友的身份,帶著她到處消費,兩人形影不離,認識陳曉慧的人都知道田青松。
而且,他還經常帶著陳曉慧到自己租的房子里去,兩人就好像普通的夫妻一樣,一起生活甚至發生關係。雖然田青松對陳曉慧很好,但陳曉慧心裡其實也很不是滋味。
因為對方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單身漢,他有自己的家庭,兩人的關係很明顯是不為世人所容納的。現在周圍的人沒有將他們視作異類是因為他們不知內情。
她不敢想這件事情要是被父親或者其他的親朋好友知道了會怎樣。不僅如此,田青松對她有一種強烈的控制欲,這種控制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讓她心裡其實是十分抗拒的。
但因為年紀小,而且自己還是學生,所以面對田青松的糾纏,她也不敢多做反抗。
四、 為斷畸戀另相親,激怒情人遭虐殺
就這樣,兩人這種畸形的關係一直保持到了陳曉慧畢業工作之後。本以為自己工作之後,換了地方田青松就不會再跟來了,沒想到為了能更好的和陳曉慧生活在一起。
他直接將房子租到了陳曉慧工作的單位附近,然後還辭了自己之前的工作,在女方的單位上做了一名保安。
這樣的生活讓陳曉慧苦不堪言,無奈她便將她和田青松的關係告知了自己的父親。陳父知道後勃然大怒。
他怎麼都想不到自家長久以來感激的恩人竟然是因為覬覦自己的女兒才出手幫助的,想到女兒年紀輕輕就被這樣一個老男人糾纏,他怎麼都咽不下這口氣。
為了能幫女兒斬斷這段孽緣,他給陳曉慧出主意,說讓她去跟別人相親,到時候等相親成功再跟田青松提出分手,這樣估計對方就不會再糾纏她。
陳曉慧思慮再三,還是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去參加了相親。相親的過程中,她果然認識了一個合自己心意的小伙,於是,兩人便正經的談起了戀愛。
跟小伙確認關係後,她就向田青松提出了分手,可沒想到,這一行為直接激怒了對方,但由於對方比較有城府,所以他沒有直接發火,而是好言挽留陳曉慧。
陳曉慧看對方對自己這麼執著,便想著不行就再找機會勸阻對方放手,然後當天就再沒提分手的事,兩人還在一個房間里休息了一晚。
只是陳曉慧沒想到的是,田青松的平靜都是裝出來的,他認為陳曉慧跟自己分手一定是有原因的。於是,當晚趁著陳曉慧熟睡,他翻看了對方的聊天記錄。
然後發現了陳曉慧的相親對象的存在。這一下田青松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怒火,他深知陳曉慧是不會再回頭了,於是,便提起榔頭沖著陳曉慧就敲了下去。
陳曉慧被強烈的疼痛驚醒,不停的哀嚎、呻吟、求饒,希望田青松能放過自己,可對方卻不為所動,生生折磨了她一個小時才將她殺死。
然後挖出她的心、肝燒成灰裝到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布娃娃里,一切處理停當之後,便將陳曉慧的屍體拋到了河裡。
陳曉慧的屍體被發現後,警方立馬將嫌疑鎖到了田青松身上,通過審訊之後,他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最終,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律分析:已婚應守道德線,愛恨有度才和諧
田青松被判刑之後,非常不滿法院的判決結果,他認為是陳曉慧背叛自己在先,自己殺人雖然不對,但情有可原,判處死刑也太嚴重了吧!那麼,田青松的想法是否合理呢?
關於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故意殺人罪。它是指行為人非法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在本案中,田青松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了陳曉慧,他的行為很明顯是構成故意殺人罪的。
關於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行為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田青松先是用榔頭擊打了陳曉慧的頭部,對她造成了很強烈的疼痛,在對方求饒的過程里,他不為所動。
眼睜睜的看著陳曉慧因失血過多而死,可見其對自己的殺人行為毫無愧疚感。而且在陳曉慧死後,他有將對方的心、肝全部挖了出來,燒成灰後還隨身攜帶,可見其心理變態之甚。
在一切處理停當之後,他又將陳曉慧的屍體拋到了河裡,以此躲避懲罰,可見其心裡很清楚殺人是不對的,但他還是實施了殺人行為。
關於殺人後故意毀壞他人屍體的,我國法律認為這種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毀滅罪證或者滿足自己的變態私慾,這種行為相當惡劣,違反了人類的道德底線,應該從重處罰。
綜合上述的分析,法院判處田青松死刑完全合情合理,而判處緩期兩年執行也是考慮到,死者本身也有一定的過錯,所以判處緩刑也符合相關的規定。
案件到這裡就結束了,這裡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國家設置法律並不是為了杜絕犯罪,而是讓大家自行約束言行,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尤其是在處理男女關係時,當事人雙方更要慎之又慎。有句話叫「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感情原本就是自然產生的,相比較實物來說它本身就是不可控的。
因此,情感關係一旦處理不好人們做出失控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的。為了避免人情感失控做出極端行為,人們更應該遵守人倫道德,這樣才能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