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早就亮起了紅燈,但是我不好意思對別人說,因為從外人來看,先生真得很優秀,事業有成,顧家愛娃。
婚姻中,男人只要滿足了這兩點,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他已經無可挑剔了,妻子要是還不滿意,可能會被說成「矯情」、「作」。
可是,人的感受是真實且不可欺的,我就是不幸福,甚至有時候有點怕他。
我為人溫順和善,很少有人激怒我,可是他就能精準踩到我的點,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讓我瞬間暴怒。
舉個例子吧:
結婚前,我並不會做飯。結婚後,我就開始學著做飯。
他是一個注重生活品質的人,所以最開始的失敗品,我並沒有擺出來給他吃,直到自己感覺水平已經可以上桌了,我決定給他一個驚喜。
當時,我們結婚剛半年,那是一個周六,他早上固定要去游泳,我就開始在廚房裡煎炸烹煮,整整搗鼓了三個多小時,做了一桌子菜。
我嘗了嘗,味道不算特別驚艷,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我覺得相當可以了。
我滿心歡喜地等他回來,把他請上桌,筷子遞到他手裡,一個勁問,好吃嗎?好吃嗎?
誰知道,他夾了兩口嘗了嘗,淺淺說了一句:還可以,然後就停筷了,客氣地坐在餐桌邊。
當時,我像被人兜頭潑了一盆涼水,強忍著眼淚才沒有當著他的面哭出來。
我也不好意思鬧,畢竟他也沒做什麼。
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
後來,我就會哭鬧。
這時,他就會說:「你這個人就是聽不得實話。算了,你冷靜一下吧。」
每一次衝突,好像都是我在哭鬧,他總是淡淡的,好像一個大人很無奈看著自己的孩子無理取鬧。
不可否認,先生對我真的很好,很貼心,他是一個好男人,但他同時也在傷害我。
先生是一個高要求的人。
好的一點是,只要他安排的事務, 不論是外出旅遊,還是家裡的衣食住行,都是有細節有品質的。
壞的一點是,他對家人也是高要求、高標準:
他希望家裡總是乾淨整齊,規整有序,什麼東西就應該擺在應當的位置,如果不是,他就會抱怨,就會對我冷嘲熱諷:
「要是把找東西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你都博士畢業了。」
「沒見你之前,我都不知道一個人可以笨成這個樣子!」
他對孩子要求也很高,吃飯的時候必須要坐直,不能吃出聲音,更不能含著食物說話……
吃飯時,女兒一坐到餐桌上,我就開始緊張,看先生臉色。
我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先生先是板著臉指責女兒沒吃相,椅子沒擺好,孩子稍微反應慢一點,他就開始吼了。
然後沒等孩子吃幾口,有時一不小心把米飯或者菜撒到桌子上,如果孩子沒有看到或者沒有及時撿起來放到盤子里,先生的眉頭立刻就皺起來了,又開始批評。
吃一頓飯,孩子要挨好幾次罵:
一會是碗,一會是杯子沒放正,一會又說孩子嘴裡有飯就說話,指不定什麼時候他就又是一頓指責或大吼……
看著孩子越來越委屈,馬上就要掉淚的表情,我的內心翻江倒海,對先生感到憤怒,嫌棄,厭煩,委屈,心像要炸了一樣,又怕和他吵起來嚇到女兒,只能低著頭悶聲吃飯,眉頭也越來越緊。
飯桌上,氣氛冷到結冰。
挺長一段時間,一到吃飯的時候,我的心就堵得慌。
不只是吃飯吧,還有很多生活細節,我和孩子都不能讓先生滿意。
先生喜歡整潔的環境,家裡有一點點凌亂,他就會發火。
我最難受的是,他說我和女兒把家裡弄得像豬窩一樣亂。
這個詞說一次,我的心頭就扎一下。
一個家只要有人活動,就不可能一絲不亂,更何況女兒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不弄亂房間呢?我怎麼可能一直跟在她的後面收拾呢?
無論如何,怎麼可以這樣侮辱自己最愛的人呢?
每次聽到這個詞,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媽媽也這樣罵過我,媽媽斜著眼,極為鄙視地看著我、嫌棄我。
小時候,媽媽對我極度保護,也極度控制。
媽媽的情緒無常,永遠都在抱怨指責狀態中。
你永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生氣,這一秒還是開心的,下一秒就變成咆哮,再下一秒會是什麼狀態,沒有人會知道……
媽媽會隨著情緒波動對我進行辱罵、挖苦、嘲諷、鄙視、嫌棄、詛咒:
「我這輩子最最後悔的是有你這個孩子。」
「你活著簡直就是在丟人。」
……
那些比刀子還惡毒,刻薄的話,都深深地刻在我心裡,讓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信心。
曾經,我很害怕看我媽的簡訊,都是長篇大論,全是指責,詛咒,嫌棄……全是傷人的話。
看了那些簡訊,我好幾天都緩不過來。
當年,我堅定地離開老家上大學、工作,就是為了逃離媽媽。
我可以逃開媽媽,但是卻不能逃開老公。
看來,成長的功課永遠都無法迴避,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
雖然我對先生有很多意見,但我也很確定:他對於我來說是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先生就是我的「互補面」,他的所有正好是我的所缺。
他很有責任感,我和孩子在他的心裡很重要。
- 生活上,他早早就給我們做好了財務規劃,並有條不紊地執行,保證未來的平穩生活。
- 工作上,當我迷茫、脆弱的時候,他是能給我指明方向,點亮明燈的人。
- 他很冷靜,不管面對多大的事情,總能夠剝離情緒,客觀理性冷靜地處理。
……
所有的一切,讓他在我心中不可替代。
先生是我想要的人,這樁婚姻也是我想要的。
我們婚姻的卡點是:
他的高要求高標準,他的批評指責觸碰了我的創傷,創傷觸碰後,我開始自我保護,就會很敏感,而越敏感,越容易被攪擾,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在這個循環中,我從小到大的處理模式是:無力、逃避、內耗,整個人就會收著、躲著,偷偷流淚,不停自我懷疑,害怕失去,懷疑未來,整個人狀態就很低落,很抑鬱。
我不能指望老公去改變,這是我的功課,我必須療愈自己。
我不能等靠要,我要成長自己,未來我也能為他遮風避雨。
成長的開始,是療愈與媽媽的關係。
前半年,我沒有力量去走近媽媽,有一個核對環節,我做不了,即使有夥伴和教練陪伴。
我的內在力量很弱。
所以,我不斷地學習,用865情緒梳理法、部分心理學來梳理,也堅持靜觀,感恩練習……
一年半以後,我可以面對創傷場景了,我不由自主問媽媽:「你到底愛不愛我?」
我清晰地感受到,在媽媽的內心世界裡,她覺得我是負擔,沒有我,她會過得很好。
當時,我也接納這個狀態。
今年5月份,當我上接納與愛上自己課時,同樣的創傷場景,但奇蹟發生了。
當我再問同樣的問題時,媽媽說:「我怎麼能不愛你呢?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啊,就算讓把我的肉割下來給你,把我的血給你,我都願意啊。」
聽到這句話時,我被深深地療愈了。
看到媽媽的愛之後,我打開了內心愛的源泉,內心有了很多力量。
內在力量的變化,讓我再跟媽媽互動時,感受到她像一個孩子,我看著她鬧,不再傷心了。
療愈了和媽媽的關係,我也敢面對先生的批評指責了。
當先生再次批評指責時,我會第一時間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我開始調節自己的呼吸,很多時候,幾個呼吸以後,情緒分值都能下降不少,甚至完全消失。
真的覺得沒有什麼好介意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為此爭執,真不值得,尤其還要搭上這一天的心情,太不划算了。
我的目標是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和諧,錨定目標,把當下過好了,才是最重要的,有情緒的時候,想到目標,一下子就能把自己拉回來了。
如果一時轉不了念,也沒有關係,接納就行,不去攻擊指責,安靜地離開,一邊關懷自己,一邊調轉一下心情和思維。
對於分值較高的情緒攪擾,我很喜歡用部分心理學的「6F」來處理。
和內在部分對話,都會讓我重新感受到真誠的溫暖,對自己發自內心的愛惜。
在這份溫暖下,情緒也就調整過來了,不再和自己、和他人較勁。
先生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他也有他的局限。
他有他的標準,我有我的標準,這本來就是最正常的事。
成長過程中,「感恩靜觀練習」對我幫助也很大。
每天,我都會感恩出現在身邊的任何事情。
感恩花兒,那麼嬌艷欲滴,給這個世界帶來美好;
遇到天陰,感恩此刻沒有下雨;
感恩萬事萬物的豐盛,看到世界,宇宙的美好;
生而為人,我很幸運,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一份美好。
當把「感恩」刻入骨子裡,遇到不開心的事我也能立馬轉念了。
前一段時間,老公出差回程的飛機晚點了,而且是晚了24小時,我真是又難過又生氣。
覺察到後,我趕快告訴自己:停、停、停,看看這件事情里有什麼值得感恩的?
起碼他不用在飛機上睡,而是在床上睡。
我有了時間可以將家裡好好收拾一下,甚至可以去買一束花;甚至我也有時間好好休息了。
有了感恩的角度,陰霾的心情雨過天晴,有了不同的視角,思維也更寬廣。
再看先生與女兒,其實他很愛孩子,女兒也能感受到,所以會無所顧忌表達自己的情緒。
只要有愛打底,相信女兒一定會慢慢地琢磨出一套和爸爸相處的方法,將來如果她碰上了脾氣急的人,她都有經驗了。
再說了,她還有我呢,一個情緒穩定、溫柔有愛的媽媽。
慢慢的,先生的批評指責對我的攪擾強度越來越低。
從兩周慢慢到一周,然後再到2—3天,最近的一次是20個小時就出來了。
我也很少被激發了,及時有,也能馬上覺察,馬上調整。
其實,他的情緒也在跟著我的情緒走。
之前,我在難過與低落時,他也會自責。
現在,我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一個轉念就放下了,他也放鬆了。
我們的關係走進了良性循環。
現在,我理解了他的一句話:只要我高興,他就高興了。
我好了,周圍的人也好了。
我的心大了,世界就大了。
當我的思維更加廣闊的時候,我對「愛與陪伴」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吃飯時,我總是噼里啪啦地有很多話要說, 他有一搭沒一搭地應著。
有一天早上,女兒不在家,只有我倆。
我安安靜靜地做好飯,擺在餐桌上,放好音樂,靜靜地坐著。
他過來也沒說話,我們就開始享受早餐。
30多分鐘的時間,我只安靜地享用早餐,只跟內在自己的世界相連,很自由,很自在。
我不會對他的沉默產生任何負面解讀。
我感受到我很安全,我很美好,我不需要別人的認可。
之前,我問過他:「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愛的語言是什麼?」
他說是陪伴。
當時,聽了這個答案,我很驚訝。
他有很多愛好,完全可以將他的時間填滿,我從來沒有覺得他需要陪伴。
那天,我突然意識到:當我不斷地講話時,當我需要兩個人窩在一起時,潛意識是躲避孤單和害怕,希望獲取關注。
現在,雖然沒有交流,但我的內在是安全的,我是幸福富足的,他是愛我的。
我突然理解了他所說的陪伴——
當兩個人相伴時,內心對對方是確定的,同時又能在各自的世界裡,自由沉浸和飛翔,這就是真正最自在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