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網上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是一棵茂盛的大樹,如果靠得太近,就會擁擠不堪,不但妨礙對方生長,還會擋了自己的光。」
看了無數的現實案例,你會發現無論是婆媳矛盾還是翁婿矛盾,它們之所以會尖銳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可能不是因為人有多壞,而是因為兩代人沒有分寸感,忽視了遠香近臭的原則。
如果我們與兒女可以做到遠香近臭這四個字,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過度干涉彼此的人生,讓兒女當家做主,就可以減少很多摩擦。
於是現在出現了一個很流行的養老模式,那就是父母不住在兒女家,而是在兒女家附近買房或者租房。
這樣的養老模式有很明顯的好處,一方面,父母與兒女不住在一座屋檐下,彼此之間有了距離,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自由空間,有利於維護雙方的關係,另一方面,住得近一些方便來往,一旦哪一方需要幫助,另一方也可以及時趕到。
蔣阿姨也採取了這樣的養老模式,以為享福了,可是不到1年她就感到悔恨不已。
蔣阿姨的自述:
我今年62歲了,一年前我做出了一個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那就是在兒子家附近買房養老。
我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我實在是太思念兒孫了,無法適應兒孫不在身邊的晚年生活。
自打37年前生下了兒子,我的生活重心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兒子。兒子從小到大,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求學找工作娶老婆,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們老兩口一手包辦的,我們為了他付出了一切,將賺的錢幾乎都花在了他的身上,也把全部時間和精力花在他的身上。
11年前,兒子結婚了,由於兒媳婦不肯跟我們住在一座屋檐下,我在老家待了一年。等到兒媳婦懷孕了,我又去了城裡照顧她,幫忙帶孫子孫女。
我在兒子家住了7年,兩次伺候兒媳婦坐月子,帶大了孫子孫女。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不明白自己哪裡得罪兒媳婦了,以至於3年前她為了逼我回老家,跟兒子冷戰了兩個月。
「媽,你要是再不回去,我的4口之家就要完蛋了,你要為兒孫的幸福多考慮一些。」
聽到兒子的話,我感到十分傷心,又無可奈何。為了不讓兒子左右為難,我只好強忍著不舍,回到了老家,跟老伴一起生活,可是無論是在吃飯的時候還是睡覺的時候,我的耳邊都會回想起兒孫的歡聲笑語,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他們的樣子。
見我魂不守舍,一看到跟孫子孫女年紀相仿的小孩子就會掉眼淚,老頭子便跟我提議:「我堂哥不是只有一個閨女嗎?他去年把老家房子給賣了,在女兒所住的小區買了房子,既不用跟女兒一家住在一座屋檐下,也可以隨時看到女兒外孫,過得可舒服了,我覺得我們也可以這麼干。」
聽了老頭子的建議,我感到無比心動,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興沖沖地打電話給兒子問他的意見。
兒子說要跟兒媳婦商量一下,第二天打電話給我:「媽,我老婆說你們這個辦法挺好的,這樣我們也不用擔心待在老家的你們了。」
兒子還說,我們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在他們小區的4棟有一套急於出售的兩居室,位於3樓,價格是78萬,認為很適合我們。我與老頭子商量了一下,覺得蠻不錯的,樓層不高便於上下樓,兩居室足夠我們老兩口住的了,跟兒子住一個小區來往方便,於是我們立馬做出了買這套房子的決定。
見我們下定決心了,兒子主動提議:「媽,你們年紀大了,不太懂這些,不如我回來一趟,幫你們搞定這件事情吧!你們兩個人只需要把房產證給我,剩下的事情就無需你們操心了。」
我跟老頭子沒多想,答應了兒子的建議,把兩套房子的房產證都給了兒子。大概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搬家養老的事情塵埃落定,老家的兩套房子都被賣掉了,那套房子也買下來了。
當兒子告訴我們房產交易手續已經辦好了後,我跟老頭子十分高興,立馬收拾東西,興沖沖地去了城裡,搬到了我們的新房子居住。看著優美的小區環境,打量著我們的養老房,我們老兩口感到十分滿意。
可是,很快老頭子就不開心了,只因在堂哥的提醒下,老頭子想到了房產證的事情,問兒子要房產證。而我們看到房產證上的名字的時候,不由得面面相覷,只因房產證上寫的是兒子的名字。
我們看向兒子,兒子的表情看上去很無辜,還問我們:「怎麼了?爸,媽,寫我的名字不行嗎?你們就我一個兒子,早晚都是我的,現在寫有啥區別嗎?」
他說是為了省事,擔心我們老兩口出了啥意外無需及時處理好財產繼承的事情,還跟我們說現在獨生子不一定可以順利繼承父母的財產,找了一些新聞給我們看,我跟老頭子只好作罷了。
一開始,如願以償住到了兒子的附近,我們老兩口的確感到很開心。一方面我們有了自己的養老房,無需跟他們擠在一座屋檐下,可以做到眼不見心為凈,不用天天跟兒媳婦吵架了。另一方面,去兒子家走路不到十分鐘,隨時可以見到他們,我也不用忍受相思之苦了。
可是很快我們就後悔了,只因在兒子和兒媳婦的眼裡,住在附近的我們成為了他們的免費保姆和搖錢樹。
我們搬過不到一個月,孫子孫女就放暑假了,兒媳婦要求我們幫忙照顧孩子:「媽,兩個孩子調皮搗蛋,讓他們自己待在家裡我實在是不放心,就交給你照顧了,你一定要看好他們。」
從那以後孫子孫女長期住在我們這裡,放假的時候需要我們一直盯著,生怕一個不留神讓兩個孩子出意外受傷了,上學的時候我們老兩口要負責接送,要給他們做飯吃,要陪他們完成家庭作業。兩個孩子十分調皮,精力旺盛,我們老兩口每天都累得喘不過氣來,根本無法好好過自己的晚年生活。
自打我們來了之後,兒子和兒媳婦就省去了做飯的活,每天下班了之後要麼出去吃,要麼來我們這裡蹭飯,買菜錢都是我們自己掏的。兒媳婦喜歡吃榴槤、車厘子這些價格昂貴的水果,如果我沒有滿足她的要求,她就會不高興,兒子就會說我不懂事。
從今年年初開始,兒子和兒媳婦隔三差五跟我們哭訴生活不容易,養孩子壓力太大了:「我們工資根本不夠花的,每個月都要透支信用卡,快要撐不下去了。」
現在,他們已經從心軟的我這裡拿到了我的社保卡,老頭子的退休金雖然在我們自己手裡,但是一個月不到3000,要承擔一家人的伙食費,還要給孫子孫女買學慣用品和玩具,根本所剩無幾。
在兒子家附近買房養老不到一年,我就感到後悔了,我成為了他們一家的免費保姆,每天過得比上班還累,感到身體越來越吃不消了。我稍微沒做好,他們就會抱怨我,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老頭子也後悔了,可是我們沒有了退路,就算我可以拿回自己的社保卡又能如何?這套房子寫的是兒子的名字,老家已經啥都沒有了,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哎,我真的後悔了,早知道我就不該把房子給賣了,以至於現在進退兩難。
END.
今日話題: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給蔣阿姨?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