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很多的朋友都很討厭 12 月,因為這是一年中對單身人士最不友好的時間。
天冷就算了,還有接踵而至的平安夜、聖誕節。似乎每一個節日,都在提醒你,為什麼還沒愛人?
我們為什麼這麼需要感受到被愛?
每當聽到這個討論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一個畫面,來自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女主角程又青在和渣男前任複合時,被朋友說,「你和那些抱著玫瑰花走在大街上的女人沒什麼兩樣」。
她哭著為自己辯解:
「我已經 30 歲了,
已經有兩年沒有人好好地擁抱過我,
沒有跟我說他愛我,
沒有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了。」
「沒錯!
被愛的感覺,
的確會讓我超級虛榮。」
今天,我就想聊聊這個,被愛的虛榮。
02
為什麼是虛榮?
因為,其實我們都知道,玫瑰、浪漫、深情,這些更多都只是表面的光彩,不是愛里的核心需求。
而程又青這樣的女性,看起來是不會被這些表面光彩沖昏頭腦的。
沒看過劇的人可能不了解,很長一段時間,程又青都是人們想到「大女主」時的第一人選。
學歷好、工作努力、人際關係健康,都只算她的基本配置。
最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在愛里佔據主動的人。
因為經濟獨立,所以對愛的需求很簡單很清醒。要聊得來就行,經濟的話,「薪水跟我差不多」,「比我差一點也沒關係」。
也很能對一些事情 Say No。
跟朋友聊天時,她能準確地描述出自己不喜歡的關係。
「我們要有很多話可以說,
我不喜歡那種,除了我愛你,
請給我一杯水,就沒有別的話可以講的人。」
在關係里,她也絕不容忍被誤會,就算只是前任。
在公司的會上因為設計方案的問題懟了前男友 Henry 的現女友,事後也要找機會,解釋清楚誤會,也不放棄立場。
「有些話我一定要說清楚,
你的設計很漂亮,
但漂亮的設計不等於好的設計。」
容貌焦慮,年齡焦慮,那些,更是斬釘截鐵地 Say No。
「我的三十歲叫人生的高潮,
代表了我終於遠離了傻不愣登、幼稚無知、荷包扁扁,
天天被男人騙的智障歲月。」
我最初聽到這句話時,真是拍手稱讚。
但當時的我也會困惑:那個對偏見、對讓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對可能會干擾到自己人生選擇的聲音,都有勇氣有能力 Say No 的女孩,卻暴露出了脆弱。
她很難對自己內心的一種聲音 Say No : 此刻我很孤獨,我真的很需要一個擁抱。
這一幕我印象很深。程又青5年後收到前男友的簡訊,他向她問好。當時那段感情,以男方和其他女生曖昧不明終結。
程又青誠實的反應是,哭了。在街頭不受控制地哭了。
這種脆弱,我當時無法感同身受。我不懂,這和我在影視上看到的所有女性成長文本都不一樣,她不是爽文女主,她不是節節勝利,她不是洒脫強勢。
她哭了。她暴露脆弱,現在回頭看很可愛又足夠真實的脆弱:
「我很可愛對不對?一定會有人愛我對不對?!」
她哭著坐在牆角給自己打氣的畫面,構成了我對 30 歲生活的另一種認知。
你告別愚蠢、手頭緊、畏縮的 20 代,但你還是會哭著害怕,一定會有人愛我的,對不對?!
03
如今我也到了程又青的年紀。老天,不知道是什麼命運巧合的劇本,我迎頭撞上了那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會有人好好愛我,對不對?!
就像她答應和那個「渣男」前任複合,被嘲笑,終究抵不過玫瑰花的攻勢。終究抵擋不住孤獨的侵蝕了。
她大聲辯解:
「突然有人出現給我送花,讓人羨慕,
我能怎麼辦?」
兩年沒有好好擁抱是答應的理由嗎?快30歲了沒有人好好愛她是理由嗎?承擔不了孤獨是理由嗎?
以前我不懂,我隔岸觀火地覺得,太差勁了吧,幹嘛要掉入這種陷阱。現在,如果你是一個足夠讓我信任的朋友,我會誠實地拍著胸脯告訴你:是,這就是理由。
當這個人男人靠在我肩膀上時,我知道,「他媽的」,不對勁。
程又青內心知曉,丁立威不是一個合適的伴侶。單一條,他從沒認真聽過她說話。
第一次和他相處時,她像個牽線木偶一樣,在關係里被東拉西扯。最清楚的是旁觀者,最好的朋友李大仁忍不住脫口而出:
「我這輩子最討厭你的時候,
就是你和丁立威談戀愛的時候。
那個女人變得一點主見都沒有,
也沒有個性。」
5 年了,我還會跳入那個坑嗎?可笑。
所以當那些場景重現,丁立威又想拉扯她,這次態度看起來好點。別自作主張剪掉頭髮行不行?別繼續工作,回家和我結婚行不行?
也有裝不住的時候,他甚至偷看程又青的手機,偷偷刪李大仁給她的簡訊。
程又青當然不會掉入這個陷阱。她被激怒,她比 5 年前的自己,更明確地說出自己的不爽、不滿、不要。
她明晰地知道,要對什麼say no。但她對那份想要愛,想要擁抱的原始衝動,無法 say no。
這是這部劇里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
「我知道我很貪心,也很自私,
我想要你,我也想要我自己。」
那怎麼辦?能既要又要嗎?
故事差點就要到尾聲了。程又青要結婚了,和丁立威。婚紗的樣式、婚禮的風格、婚房的裝修,每一件事,他們都達不成共識。
但幸好沒到尾聲。最後臨門一腳,在結婚的前夜,程又青在哭泣中,決定面對內心最誠實的答案:
「我不能帶著懷疑嫁給他,
我是在懷疑我的心。「
這份愛的虛榮,和自我,無法既要又要。
04
這也是為什麼要對你重提程又青。
《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編劇徐譽庭,在寫這部劇時,早就已經過了程又青的年紀。
但她無法輕易跳過那個階段的掙扎。「太清楚這個階段的難過」,「所以創造了一個初老的世界」,看主角們如何「如何與過往逝去的青春互相拉扯」。
這是我至今才看懂的一幕,故事的開篇,男主李大仁送了程又青兩隻方形臉的獅子。
這是編劇的用意:像程又青一樣的我們,要長成為獅子的我們,太容易被「卡住」。
「卡在自己的原則里,卡在該不該妥協的掙扎里。」
你當然會沮喪,你無法跳過這些關卡。
而這些「卡住」的意義,就是讓你一遍遍地確認自己的途徑。
渴望被愛的程又青,被「被愛的虛榮」矇騙,走上了一條名為丁立威的彎路。每一步,都在自我和被愛之間掙扎。
這也是徐譽庭編劇想要通過這部劇,和 30 多歲的女性說的話:
「別忘了每天與自己對話」
「別忘了審視自己在這段愛情中的狀態是否在快樂。」
也請永遠永遠不要懷疑,
所有的愛,都該幫助你抵達自己。
-END-
來源|新世相微信公眾號,撰稿:克萊爾,責編:丁丁
聲明|文中圖片、視頻及內容均轉自原文章,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