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同父同母,生下來的兩個兒子,性格脾氣也是不一樣的。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兩個兒子的家庭,子女結婚以後,父母只喜歡跟著一個兒子住。
而經常和父母待在一起的那一個,總是被另一個說,父母偏心什麼都給了他。
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農村裡經常會看到,兩個兒子的家庭。
大兒子結婚相對早一些,帶孫子的時候父母還年輕,開始一直在幫老大照顧孫子。
等到過幾年小兒子結婚後,當爺爺奶奶的, 又去幫小兒子照顧小孩。
這時候又很可能,趕上老大家生二胎,這時候又正在幫老二家帶孩子,孩子還小也離不開人。
當爺爺奶奶的,若是想要幫老大家照顧, (通常當爺爺的不怎麼會帶孩子,都不太願意要)。
做奶奶的想要兩邊兼顧,可能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奈只能先待在老二家。
時間久了,就可能遭到了老大的記恨,等到奶奶照顧老二家的孩子上學後。
再想回來幫老大照顧時,可能老大家也已經渡過了難關,也不再需要她了。
小時候在農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另外一個也就是,有一個兒子比較乖。
平時可能對父母也相對較好,父母和他們待在一起比較舒心,也喜歡和他們待在一起。
這一點沒有統一定律,有的家庭是大兒子孝順 ,有的家庭是小兒子孝順。
02.
記得小時候我是家裡的老小,父親兩兄弟 還有兩個妹妹,從我小時候記事起。
我白天就一直在,爺爺奶奶的家裡面待著,我爸可是全村公認的孝順兒子。
我們家平時有好吃的、好喝的,做好後我爸都要我趕緊給,爺爺奶奶送過去一份。
而大伯家裡面,自從娶了大娘以後,他家生大兒子的時候,奶奶也在帶小姑姑才一兩歲。
也沒有時間幫他們帶孩子,他們生二胎女兒的時候,奶奶倒是有空幫他們帶了。
大娘各種嫌棄奶奶帶的不好,我爸是老二,比大伯晚幾年結婚。
聽我媽說,生我哥的時候,爺爺奶奶一聽是孫子很歡喜,趕緊送過去一碗雞蛋。
後來輪到生我的時候,奶奶過去一看是個女孩,扭頭就走了月子都沒有照顧。
老媽說她生了我,第三天就下地自己煮飯了,爺爺奶奶從小也沒有帶我。
還是後來兩歲多以後,爸媽需要出去幹活,奶奶正好也需要照顧大伯家的女兒,才把我也強留在她們那裡的。
北方的農村也沒有什麼好吃的,小孩子平時出來吃飯,餓的時候就給你掰一點饅頭吃。
其實爺爺奶奶還是比較偏心的,兩個兒子每家生了一男一女,大姑姑結婚生了一個兒子。
過年的時候,4個孫子孫女,一人一元壓歲錢,一個外孫子發了5元的壓歲錢。
奶奶只心疼自己的女兒嫁出去,家裡不管是有錢還是有東西,每次大姑姑回娘家後。
走的時候,奶奶就偷偷摸摸的塞給她,而且每一次都送的老遠。
小姑姑是一個比較實誠的人,到了她結婚以後,被大姑姑和奶奶扇風教唆。
嫁到了大姑姑的村子裡,回娘家的時候,經常是兩姐妹一起回來。
每次走的時候,奶奶就給大姑姑塞東西, 大姑姑都收下了。
可是小姑姑覺得,不應該要老人的東西 ,每次她都拒絕,還被奶奶和大姑嫌棄 她傻。
03.
那時候農村小孩上學,都是七八歲才去,在這之前,爺爺奶奶都很不待見我。
上了小學以後,中午放學都是回家吃飯,小孩都要幫媽媽燒柴火煮飯。
長時間耳濡目染下,我也早早的就學會了煮飯,農村平時吃的稀飯,饅頭包子麵條都不在話下。
每次蒸好饅頭後,我都習慣性的,先拿兩個給爺爺奶奶吃。
然後再回到家裡,自己一家人開始吃飯,這個都是我們家的家風,從小已經習慣了。
而大伯家女兒上了學以後,就不怎麼讓他去爺爺奶奶那裡了,回到家裡有什麼好吃的。
大娘都是關著大門,自己一家人吃,從別指望他們給爺爺奶奶送一點。
有時候有個什麼矛盾,大娘總是說爺爺奶奶的不是,說他們偏心我家,和我家走的近。
還說分家的時候,給她分了一個有缺口的碗了,鐮刀少給她分了一把了,老調重彈。
其實周邊的人都知道,大娘是那種自私又小氣的人,就是那種只能佔便宜,吃不了虧的人。
平時只有她去吃別人家的東西,別人誰也別想,吃到她家什麼東西。
後來爺爺奶奶老了,爺爺生病卧床了,需要兩家兒子每月給糧食吃。
老媽總是我們家吃什麼,給爺爺奶奶就會是一樣的,總是選好的給她們。
而大娘總是好的留著自己吃,把那些黑的帶康的麵粉,拿給爺爺奶奶吃。
因為後來我會做家務,奶奶家廚房的活平時有空也是我干。
爺爺生病雖然躺在病床上好幾年,但是心裡也是跟明鏡一樣,知道誰究竟對他最好。
大伯有一個修車的手藝,常年在外面賺錢,被大娘挑唆的,從不給爺爺奶奶拿錢。
偶爾回來一次,也只是匆匆看一會就走了,留給爺爺奶奶的錢,都被大娘減半了。
幾年的時間裡,常年吃藥每次犯病的時候,都是老爸拉著他去醫院。
醫藥費也是我們家裡出,那幾年要負擔爺爺的醫藥費,還要供哥哥上學,我們家過的簡直是苦不堪言。
而大伯家的日子卻過得非常好,大伯的兒子長大後,也學到了大伯的手藝。
會開車也會修車,平時別人建房,幫別人拉拉沙子水泥磚頭之類的。
兩個人每人每月,都有好幾千的工資,不僅農村家裡面建了房。
還到鎮上面買地皮建了房,爺爺生命到最後的時候,經常給我老爸說,在父母面前吃的虧不叫虧。
當然老爸也從來沒覺得,照顧自己的父母是吃虧,其實孝順這兩個字。
有的也只是嘴上說說,從不付出什麼實際行動,而有的卻是在日復一日的用心在做。
做老人的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哪個兒子善良,哪個兒子是靠不住的。
雖然都說要一碗水端平,即便老人對待兩個兒子,態度都是一樣的。
但是兩個兒子,對待老人的態度,卻是不一樣的,所以老人無奈只能,跟著那個孝順不太計較的兒子住。
你們身邊有這樣相同的現象嗎?
作者:珍妮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