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孝還是愚孝

2022年10月01日14:33:13 情感 1256

對於70後的我們,漸漸步入中年,我們的父母也步入老年了,我們應當擔起身上的責任,盡孝了。

上次,父親幹活而腳底打滑,脊椎受傷住院了。看著病床上的父親,既心疼又生氣。心疼是傷筋動骨需靜養,行動不自由,還受痛苦。生氣是因為,作為兒女的一再叮囑他們種點小菜吃就行了,可七十歲的老人,還跟老媽去抬樹子,說拿回家當柴火,結果摔跤骨折了。因為鎮上房子有天然氣,老房子不常住,原本很多柴都擱在那,這些年被蟲蛀成粉粉了。

我每天負責父親的一日三餐和檢查,母親就負責侄兒侄女上學。還好離醫院不遠,每天往返家與醫院之間,父親好在沒其它慢性病,什麼飲食都可以吃。我是今天排骨湯,明天雞湯魚湯,有時小炒菜帶點水果之類的送給父親,讓他多吃點,病養得快點。父親說,吃不了多少,沒必要天天吃這麼好,我想他一定是心疼錢花多了。錢和身體相比,身體比錢重要了。有好身體才有一切,沒身體一切皆是零,不是嗎?

一天早晨,醫生護士查房,隔壁床的大伯昨天檢查的血糖還是14點多。聽說大伯都已經住院四五天了,怎麼血糖還是那麼高,還沒降下去。我心裡咕咚一下,什麼醫院,連個血糖都降不了,是醫生不行,還是用藥不行。後面我才發現,大伯的女兒,女婿也很孝順。幾乎每天都給大伯送飯,不是豬腳湯就是燒白之類的,都是高油高湯的食品。聽說大伯喜歡吃甜品,他們買了一大爪香蕉擺在那。大伯想吃就吃,有時一連吃一兩根。我明白了,大伯的血糖為啥沒降下來了,跟他們的食物有關。醫生一心給病人降血糖,家人的飲食卻在不斷升血糖,難怪大伯說頭昏沉沉的,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我在想,既然是糖尿病,難不成醫生對飲食沒囑託,還是兒女把病人交給醫生,沒問飲食注意些什麼嗎?兒女還是本著,在父母尚在,他們想吃啥滿足他們,才是孝道的精神在照顧呢?後面,我與他們的聊天中,告訴他們老人的飲食要清淡些,少鹽少油,血糖高要注意些哪些,他們似懂非懂的應和著。本著一顆善心,舉手之勞的事,也希望大伯身體早日康復,早出醫院才好!

是的,無知者無罪。但我認為,人無完人,在我們未知的領域,我們能否多多諮詢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有文化的,能否用我們的手機查查相關的注意事項呢?

在此,希望我們能盡孝,也盡好孝,也讓孝道作為一種美德傳承下去。

#論盡孝還是愚孝 - 天天要聞


#論盡孝還是愚孝 - 天天要聞


#論盡孝還是愚孝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人只在這幾種時候聯繫你,別傻了,她沒把你放心上 - 天天要聞

女人只在這幾種時候聯繫你,別傻了,她沒把你放心上

愛情從來不是「有空才想你」,而是「無時無刻放不下你」。男人常常會誤以為,只要女人肯聯繫你、肯找你,就是心裡還有你。但現實是,有些女人只是把你當成「能用」的人,而不是「重要的人」。她不是心裡有你,而是習慣了在某些時刻,想起你這個「外人」。
在親密關係中,若對方沉默不語,不妨嘗試這幾種做法 - 天天要聞

在親密關係中,若對方沉默不語,不妨嘗試這幾種做法

親密關係里,偶爾會碰到對方沉默不語的情形。這種無聲帶來的困惑,時常在心頭縈繞。有些人面對沉默,完全不知所措,只能任由關係漸漸冷卻;而有些人卻能夠巧妙化解,讓關係持續升溫。學會應對親密關係中的沉默,是經營感情的關鍵所在。古人云:「事在人為。
會說話的人,往往會用這3個方式提升溝通質量 - 天天要聞

會說話的人,往往會用這3個方式提升溝通質量

在人際交流里,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人渾身不自在,交流體驗差。而有些人張嘴,就能營造出融洽氛圍,交流順暢又愉悅。掌握好的說話方式,是提升溝通質量的關鍵。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方式,對溝通成效影響極大。會說話的人,往往會
「女兒是來報恩的!」杭州網約車上的這一幕火了!父親自豪回應 - 天天要聞

「女兒是來報恩的!」杭州網約車上的這一幕火了!父親自豪回應

5月8日,我們在網上發布的一條短視頻火了。不少網友點贊,「孩子真是小天使」「小孩姐太懂事了」,我們也找到了這位網約車司機。司機名叫徐波,富陽人,開網約車3年多。他的車後排掛著18串精美的手串,車上貼著「5元一串,8元兩串」。徐波說,他時不時會帶新的手串來車上補貨,幾乎每位乘客都會對它們感到好奇。徐波:「有...
毛選:建議停止餵養任何人 - 天天要聞

毛選:建議停止餵養任何人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句話放在今天,或許可以換個角度理解:「誰是消耗我們的人?誰是滋養我們的人?這個問題是生活的首要問題。」很多人以為付出是美德,卻忘了,無底線的餵養只會讓索取者更貪婪,讓被餵養者更
大老闆酒後告訴兒子的生存之道,難怪虎父無犬子 - 天天要聞

大老闆酒後告訴兒子的生存之道,難怪虎父無犬子

1、勤勞致富的觀點是錯誤的。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局勢,不在力耕。」記住,財富是對認知的獎勵,而不是勤奮的補償。勤勞只能養家糊口,最多就是達到小康。僅靠勤勞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富人。2、要發財,就不要去打工。而是寧願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