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事徐徐,最近屈服於她媽媽的高壓政策,無奈去相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親。
要說到男方的條件,也還不錯,有房有車,工作穩定,用前兩年流行的一個詞來說,是最佳的「經濟適用男」。徐徐媽媽很滿意,連連稱讚,更難得的是,人家對徐徐有意思;於是,徐徐媽媽不斷催促徐徐和對方約會,甚至開始籌划起結婚的事宜來。
徐徐大驚,向我們訴苦,原來她已經跟媽媽說過好幾次,對那個男子毫無感覺,甚至厭煩;可她媽媽並不聽,只說徐徐也老大不小了,別太挑剔。
徐徐說:「真不是我挑剔。」
徐徐相親的對象姓韓,暫且稱他小韓吧。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約在了商場里的一家餐廳。這家餐廳不貴,大眾消費水準,人均不到一百塊,男方選擇了團購。
徐徐的接受能力還算可以,想著自己平時也經常團購電影票、餐券之類的,確實能省不少錢,哪知飯還沒吃完,徐徐就有落荒而逃的打算。
小韓在團購好優惠套餐之後,喚來了服務員,一個勁兒地詢問套餐里有什麼沒什麼,能不能把現有的換成別的什麼……終於確定好之後,對徐徐說,一定要問清楚,不然服務員會少給的,團購的經常挨欺負。
徐徐心想:我倒是沒遇到過呢。
然後兩個人開始聊天,小韓像查戶口一樣,展開了半個多小時的詢問,這也沒關係,徐徐安慰自己,相親就是這樣,促進雙方理解。這頓飯吃完,徐徐本來是沒有再見第二面的打算的,可是徐徐媽媽說男方看中了徐徐,希望進一步交流;徐徐拗不過媽媽的一再催促,便想著與對方當面說清楚也好。
結果這次更甚,小韓送徐徐回家的時候,先是帶著徐徐來到了街邊的水果攤,說要買點水果給徐徐媽媽,讓她帶回去。徐徐坦言不用麻煩,但沒有用,於是就在那等著小韓挑水果。
小韓詢問了蘋果、香蕉、桃子的價格,對老闆說,要的多給便宜點吧。老闆就問,你大概要幾箱呢?
小韓搖搖頭,一樣來兩斤。
徐徐看到老闆的表情跟她一樣,都有些不可思議。
老闆說:「我在這兒擺攤好幾年了,價格不高的,都很實惠。」
小韓不死心地又問了幾句,「真不能給便宜點啊?」「便宜點,經常過來買」「那行吧,給稱點」。
徐徐見狀,趕忙拿出錢包打算自己付賬,小韓連說不用,擋了回去。
可是,徐徐依然領不了小韓的情,在他處處斤斤計較的情況下。
自那以後,徐徐不再與之見面,就此結束了這段「姻緣」。
徐徐說,有些事情小韓做的也不一定是錯的,可她始終覺得,一個男人的格局,不應該是斤斤計較的模式。
他的生活並非窘迫,也不需要這三五塊錢救急,他是要做事業的人,如果特別局限於這些瑣碎的小事,在日後的生活中,兩個人將更容易止步不前;在這種錙銖必較里過糾結的日子,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想要一個大氣、有格局的人。
2
什麼才是格局?
我想起曾看過一期《天天向上》,倪萍和趙忠祥是嘉賓。
倪萍說她買東西的原則,是不跟比她窮的人砍價,遇上熟悉的大姐、妹子,蔥蒜要送她,她說可不能為了塊兒八毛錢,一天都心裡不舒服,得付錢。
但碰到比她有錢的,她是一定會砍價的,比如買房子。
倪萍表示,不如自己的就幫幫,沒什麼。
我其實很贊同這個觀點,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格局在哪裡,你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哪裡,都是看得見的。
你要分得清楚哪些是可以計較的,哪些是不需要浪費時間的。付諸市井殘垣之間的斤斤計較,還是海闊天空般的大度,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徐徐的相親對象小韓,一個男人,困惑於幾塊錢的糾結里,而這些錢的糾結對他來說,完全是不必要的。不是說我們不在意這區區幾塊錢,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說,做人應該知道自己的界限。
長期處於對小事的糾纏中,眼界不會開闊,思維不會拓展,思想不會先進;人就會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因為,這會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裡,以為這就是生活。
他會容易陷進瑣碎的困擾里,因丟了幾塊錢難過一整天,因錯失一個機會難過一整年,不斷在瑣碎的挫折里,反覆無常,根本沒精力去做有助於提升自己的事情,他的世界,只活在眼前。
3
就像工作中,有的人只能做小職員,有的人卻可以做到高層。
前幾天有個設計師來公司面試,一個三十五六歲的男子,當時我們很有疑問,看他的簡歷,為什麼這個年紀了還在頻繁地跳槽?無解;又看到他的簡歷里工作經驗都很充足,便邀請他前來面試。
初試中,人事經理對他說:設計師的工作可能會加班,所以要提前跟你說清楚。
這個設計師問:一般需要加班到幾點呢?公司午飯怎麼吃呢?是否管飯?公司會給他提供什麼樣的福利待遇?
設計師十分糾結加班的情況,不斷地詢問,加班有沒有具體的時間,一般都會忙到幾點?並表示他查了好幾班到公司的公車路線。
他說,加班過了晚上9點或者10點的話,末班車結束,他就沒辦法回家了。
人事經理安撫他,這個需要看具體情況,其實設計師這個職位都是會加班的,我們也會有相應的加班費和調休,加班回家打車的費用以及加班餐的花費,公司都是可以報銷的。但是吃飯都是自己去買啊,除了車間流水線,現在幾乎也少有管飯的公司啊。
設計師的問題,我瞬間就明白了,為什麼他這個年紀還在找工作,他的眼光,一直停留在夜間的最後一班公交車上。
據人事說,這個設計師還沒結婚。
網路曾一度流行「公司沒了你照樣開,家人沒了你會傷心欲死,所以別累死累活地加班了」這種雞湯,但我告訴你,現實就是,清閑的工作可以按時上班到點下班,但永遠不會給你帶來升職、加薪。
「沒準人家就是喜歡這種生活呢,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打著雞血生活。」同事說。
嗯,我完全同意,不是每個人都要拼死拼活拼一番事業,但一個奔四的男人,擔心著加班晚了沒有公交車,而不敢打車,你覺得他的日子過得好嗎?他對錢沒有渴望嗎?
我不信他不想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他要求加班費或者打車報銷,這都是正常的,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付出與回報對等,可是他擔心的卻是不敢輕易打車和最後一班公交車。
這說明他的骨子裡,是一個容易糾纏枝梢末節的人;這些,都足以導致他年近四十,還在為生計奔波。
如果要讓我選擇,我一定不想做這樣一個人。
格局太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加班雖累,但在這個城市裡,這個行業的圈子就這麼小,你設計的圖如果效果好,是不愁被挖掘、被獵頭相中、被介紹私活的,任何一項,都能夠讓他混出知名度,只要他有真本事。
然而他並沒有,他擔心加班錯過最後一班車,他的精力沒有用在賺錢上,而用在了省錢上。
一個人的格局太小,路就會越走越窄;相反,視野開闊,做事大氣,才能夠從中得益,越走越開闊。
我們的路,都是要不斷向上走的,我們的要求,都是越來越高的。
不要把精力耗費在小事上,不要只看眼前,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就看不開,更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實際上,越是想得開就越幸運。
格局大,才能讓你走得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