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超越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的麻煩和衝突都源於無意間想突破的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並且嚴加遵守,那麼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感情退場,理智維持著秩序。
讀罷這段文字,我有醍醐灌頂的醒悟。說白了,無論是和誰之間的關係,哪怕是母女父子也是有界限的,更別說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姊妹之間、夫妻之間。也許只有自己與自己之間無法產生距離,但在思想和心理上,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依然是有距離、有界限的。
今天讀曾奇峰的一篇文章《自我界限清楚的情感是最有價值的》,深以為然。
曾老師說:自我界限是指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又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但要達到真正的自我界限清楚,還真不是件容易簡單的事情。
從心理發展上來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在這個界限沒形成之前,我們很關注他人對自己的了解與關注程度,還過度地依賴他人,好多事都希望別人替自己做主;同時還很好奇地想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有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
其實,這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成長從來都是以喪失安全感為代價的。因此成長的過程就是追求安全感的過程。當我們感覺到不再為安全擔心時,我們就會產生界限感。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並不意味著他不跟別人打交道,凡事都是特立獨行。而是意味著個人與他人接近,沒有近到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把別人當成自己的一部分,當然也不是離別人很遠,喪失愛別人的能力和可能性。需要他人的愛時,有能力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和好感。
因此不論是夫妻間、母子父女間,還是朋友之間,每個人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曾奇峰老師說得很好:讓我們近一點吧,因為我們都相互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我,哪個是你;或者我們離遠一點吧,但是不要離的太遠,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因此,分得清你我,感受得到彼此,也許是最好的界限關係。
[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必刪除[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