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2022年07月05日13:53:10 情感 1824

每年這個時候,都有一大批大學生走上社會,開啟人生新的階段。但不出幾年,這些當初看似站在相同起點的同學們,個人發展就明顯拉開了距離。

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是「智慧」將他們進行了分層。畢業生們當初在學校拼的是知識和成績,可一旦走上社會,拼的則是個人能力和生存智慧了。

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 天天要聞

吳軍博士在《元智慧》一書中將知識比作到「術」,把智慧比作「道」,道可以駕馭術。但很多人卻只重視知識忽略智慧,學富五車卻不善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沒有判斷力,結果過得很辛苦。

有「術」無「道」的人難道就沒救了嗎?當然不是,在本書中,作者就以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年輕人分享了不少方法,幫助我們重建認知,做一個有思想有行動有智慧的人。

1、從知識到智慧,有一道橋樑叫「思考」

知識可以通過書本、學校教育獲取,可智慧卻需要靠「悟」獲得,每個人的悟性高低不同,對同一知識的接受、消化、融會貫通程度就不一樣。這個悟性,其實就是深度思考能力,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智慧的高低。

這就好比是同樣坐在蘋果樹下,蘋果砸在牛頓腦門,他能發現萬有引力,而砸在你我頭上,可能最多罵罵咧咧幾句,這就是思考能力的差別造成的智慧分層。

新東方董宇輝的爆火,他深厚的知識儲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將獲得的知識通過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東西,所以才能做到信手拈來。知識需要通過思考進行融會貫通,才能具有生產力。

在分析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時,著名投資人庫班就將「懶得去思考」放在首位,他認為,能夠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人,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但很多人都沒有主動學習思考的習慣,即便遇到基礎問題,都要向外界求助,這樣的人是永遠成功不了的。

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 天天要聞

2、人人都該掌握最基本的智慧——「元智慧」

吳軍博士曾說,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單純的知識價值會產生貶值,尤其在職場,你能夠走多遠,主要看你的智慧,而最基本的知識,則被稱為「元智慧」。

其實不難發現,那些比周圍人過得好的人,大多數都是在人生各個轉折期做得比較好。比如畢業後,有的人能快速將自己安頓好,而有的人卻遲遲安頓不下來;有的人找工作看重平台發展,有的人隨便找個工作糊口,人與人的差距就這樣拉開了。

本書就重點論述了,一個人想要過好這一生、實現職業理想和個人價值所需的各種基本智慧,身份轉變、思維升級、格局提升、時間規劃等,而這些「元智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需要以提升認知為前提。

有句話這幾年很流行,「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因為,認知才是決定我們能力和思維的關鍵因素。智慧的人,首先是一個自知的人,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然後才能找出有效的途徑去達成。

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 天天要聞

3、如何獲得「元智慧」?

首先要轉變身份和思維模式,也就是本書中所說到的,要以成熟的成年人姿態面對社會。

成年人的姿態是什麼呢?不是年滿18就可以,而是指心理成熟,比如獨立有擔當、對未來規劃、有目標且聚焦當下、踏實做事、嚴於律己,寬對他人。

吳軍博士給畢業生的建議則是,儘快安頓下來,切斷與過去的「臍帶」,聚焦重點,做好隨時迎接考驗的準備,合理安排業餘時間,主動提升自我,不斷放大格局,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

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 天天要聞

其次,突破現有的圈子,接觸更多有經驗有閱歷的人。

人一旦長期處於某個圈子,思維習慣就開始變得僵化,如果不主動破圈,就永遠看不見外面世界的精彩。 諺語「夏蟲不可語冰」說的就是人與人的個體差異,如果你接觸的都是和你一樣的人,那麼你的見識永遠都會停留在這個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舒適區」。

《人之覺醒》一書作者周嶺認為,好的成長是始終遊走在「舒適邊緣區」,而最佳的學習區域則是在舒適邊緣區和拉伸區內,而陌生的、優秀的圈子,比我們厲害的人都屬於這個範疇。

其實無論是「向上社交」,還是「舒適邊緣區」,講的其實都是要我勇於接觸外界,拓展自己的邊界,跟比我們更有經驗的人學習。

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 天天要聞

還有一點很重要,主動進行自我系統提升

人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只要方法科學,就可以進行改進,有合適的目標、有適時的反饋、有方法和工具,就可以改變我們的習慣,並且獲得進步。

小河可以匯成大海,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就要從當下開始積累,通過系統地學習搭建起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初級的方法則是多讀書,讀不同的書,並且以理性客觀的態度對待不同的觀點,廣泛聽取他人的觀點,然後融會貫通,變成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工具,在不同的場合進行實踐運用。

高階的方法則是學習如何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同一問題,如何用已有的知識體系洞察事物的本質,如何找到通向目標的最優路徑。

當一個人對自己有了清晰的全局認知,並且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刻意改變,那麼他已經比大多數人厲害了。

吳軍博士: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 天天要聞

在《元智慧》一書的封面有這麼一句話:人生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方法可以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但更高效的方法則是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吳軍博士曾在騰訊任職,也是矽谷著名投資人,他的智慧和成就我們大多數人無法企及,但他從自己的經歷中總結出來的人生啟示和避坑指南,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學習。

如果你也想要尋求自我發展,建議結合吳軍博士的另一本《軟能力》,一起翻看學習。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大連女孩找對象就兩點,你能做到你也是人生的贏家。 - 天天要聞

大連女孩找對象就兩點,你能做到你也是人生的贏家。

大連是一個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地方,漫長的海岸線,獨特的海之源,加之海蠣子味的語言,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這落戶。海之藍的城市,海參鮑魚大蝦,深海的各種魚類,貝類,滋潤大連姑娘身材纖細,大長腿大高個,美麗的大連姑娘也是靚麗的風景。
女生喜歡你才敢對你做的事! - 天天要聞

女生喜歡你才敢對你做的事!

在情感的世界裡,女生的表達方式往往較為含蓄和細膩。當一個女生喜歡上一個人時,她可能會通過一些特定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心意。這些行為或許在旁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對於陷入愛情的女生來說,卻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愛意才能付諸行動。當一個女生喜歡你時,她可能
兩性關係:為何女性步入四十歲後,會「來者不拒」?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為何女性步入四十歲後,會「來者不拒」?

作為一名步入四十歲的女性,回首過去的情感經歷,我發現自己在這個階段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曾經,年輕的我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有著明確的標準和條條框框。那時的我,總是在眾多追求者中精挑細選,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心,輕易不肯交付。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 天天要聞

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

標題:《婚姻之外的「愛」,是真實還是虛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愛情似乎是一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而當我們談到「婚姻之外能否找到真愛」時,更是引發了無數人的思考和爭議。那麼,婚姻之外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愛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需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 天天要聞

67歲老人:父母走後,兄弟姐妹感情再好,來往也要多留3個心眼

導語世事是變換的,正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一樣。很多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哪怕是親密如兄弟姐妹,關係也會發生著改變。而這種改變尤其是在父母走後更加的明顯,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年年相處,處處和氣;父母走了之後,這個大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間一地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 天天要聞

新婚夜她得知老公不能生育,公公喊她出來,告訴她有孩子的方法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小手點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文:娛析編輯:娛析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切勿對號入座○●紅燭搖曳,喜氣洋洋,這本該是張寶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新婚之夜,丈夫王俊生的一句話,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