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主要從事性學、同性戀學等研究,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具有開創性特質的現代女性。口口相傳的是她與王小波的愛情,而她作為社會學家的身份,最近幾年才被人熟知。我猜,這部分得益於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權話題的熱度攀升,部分得益於網路節目奇葩說的播出。
李銀河(圖片來源於網路)
閱讀之前,我以為這是一部偏學術的作品,到手以後發現我的預期有誤。《李銀河談親密關係》偏向於闡釋、討論,作者用口語化的形式來談論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比如,「應該找自己愛的人還是愛自己的人」,「戀愛中是否應當對對方提出要求」,「如何對待家暴?」,「如何對待出軌?」。從「如何遇見真愛」,講到「如何建立健康的情感關係」,又細緻談論了「幸福的婚姻應該具備哪些條件?」,一旦選擇進入婚姻,又應該「如何應對婚姻中存在的種種危機」。此外,李銀河還提到了當前中國性教育的缺乏以及性教育開展的困境。終章則是闡明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生命,李銀河提到了對自己生命哲學的形成有重大影響的作品和思想。
我認識一個諮詢師,他說後台留言的絕大多數都是來諮詢情感問題。人類生來就是群居動物,不可避免的會與其他人有許多接觸,情感需求應運而生,親密關係在其中非常重要。正如阿德勒所說,一切困擾都源自於人際關係。既然人際關係這麼重要,而李銀河在這本書裡面講的話題又如此豐富,我們何不跟隨她的腳步,來看看我們經歷過或者即將可能經歷的事情呢?
開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我決定換個順序,先來說第5章提到的「開展性教育的必要性」,畢竟理想狀態下,開展性教育要從小開始,從娃娃抓起的事情總是格外重要。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接受性教育的,就我個人經歷,小學沒有性教育,初中生物有一節講述了男女生殖系統,老師一句話就帶過了,說大家下去看一看,我們課上就不講了。也就是說初中也沒有性教育,以後依然如此。性教育知識如果不被學校和家庭教授,就會被阻斷傳播和學習嗎?顯然不是,在成年人的小心翼翼之下,青少年的好奇心愈發旺盛,信息時代又給了極大的便利,這些知識往往需要自己從各種犄角旮旯習得,比如影片、小說等媒介,學習不僅不系統,還存在很多誤區。壓抑和逃避反倒成了助推器。你以為只有兒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缺乏嗎?不是,許多成年人的性教育知識也非常匱乏乃至封建,在「如何成功避孕」這個話題上,李銀河提到了男女結紮的區別。書里提到的一些說法,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聽到,比如男性認為結紮會使自己的性能力降低、體力降低,顯然是無稽之談。觀念因為較為符合當下男權社會結構的話語系統,就顯得如此容易被人接受,人們並不去思考背後是否有理論支撐,一昧選擇相信並支持,同時拒絕接受其餘信息。李銀河提到了在中國推行性教育的困難,不過她保持樂觀態度,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變化,性教育推行會走向成功。
親密關係的困境
在有理論支撐的基礎上,我們逐漸長大成人,進入了發展親密關係的適齡期。人的情感模式常常會受到以往經歷的影響,且難以更改。進入親密關係時,我們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新問題出現。人們常說,愛情里不只有甜蜜,痛苦也必不可少。事實上有些痛苦是可以解決的,這些痛苦往往是我們不切實際的要求他人改變而造成的。雖然是兩個人在一起,但我們還希望他能變成自己這樣的人,美其名曰「為你好」。如果要強求他人變成自己,那為什麼還需要對方的存在呢?同理,他是不是也可以強求你變成他?這樣的話,你願意嗎?李銀河無論在談論戀愛還是婚姻,都強調了「要保持彼此個體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尊重彼此的意願,不強迫以及過分約束對方。」人活在世上,要先將自己變得更為完整和健康,才能更好地和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如果自己就存在問題,還一味要求他人配合自己,那麼往往得不到舒適的親密關係。在急著批判他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過分苛刻,這不僅適用於親密關係,還適用於任何人際關係。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親密關係?
女性曾被認為嫁人才是最重要的。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女性社會地位逐漸提高,社會生產參與程度逐漸加深,一些人已經有能力主動選擇單身,選擇不進入婚姻。不過,正如腰封上面李銀河說的:「在人的眾多關係當中,最有趣的還是親密關係,它能為人帶來溫暖和喜悅。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敞開心門,不拒絕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性。如果你剛好碰上了愛情,你還是可以縱身投人戀愛之中。」
親密關係終究是生活和生命的重大組成部分。形成完整、積極的生命哲學,必定會對親密關係的理解和踐行有很大幫助。李銀河提到了對自己影響深刻的思想,即,合理的利己主義:「它不是用理智來壓抑感情,也不是一味地束縛人的個性,而是追求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它不是一種完全的利他主義,當這第三種人做利他的事情時,同時也能給自己的心靈帶來快樂,因此它既是利他的,又是利己的。」那麼,你的生命哲學又傾向於哪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