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正直、善良、重情重義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從小在這樣的言傳身教熏陶下長大的他們,永遠不會在自己迷惘虛弱的時候誤入歧途:因為身邊始終有人堅定地引導著他們前行。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自己三觀不正、有很多的陋習與問題,自然會讓子女認為這些事情非常常見,是人生當中最稀鬆尋常的事情。
如此一來,在條件合適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效仿。對此,下面這位女士便表達了自己的親身體驗。
01
我姓粟,今年30出頭。
我想說的是,在我還沒有結婚之前,一直以為婚姻是兩個人或者兩個家庭的事,但只有經歷過才發現,婚姻是否能成功,女人是否能幸福,都是取決於自己找了一個什麼樣的男人,丈夫在婚後的表現如何?
最開始我們談戀愛的時候,他很是殷勤,特別體貼人,也懂得關心跟照顧人。
那時候不僅是我,我身邊的朋友還有我的父母親,都認為他是一個值得嫁的好男人,跟他過日子,應該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
但是真正結婚之後我發現,人是會變的。或者說,我其實並不真正了解這個男人的天性與本質,因為我在婚前對於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的性格、教養與家風沒有一個正確的了解概念。
是在後來成為了一家人、尋常的相處之間,才逐漸明白其中一位長輩在對待婚姻與情感的態度上存在著非常隨便、極不嚴謹的態度這樣一個事實的。
對方的這種行為,直接導致了他們夫妻感情失和,婚姻名存實亡,以一種怪異的情形存在。
而父母這樣的相處,又導致我老公也深受影響,對於感情與婚姻抱著一種並不是太尊重與珍惜的態度,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02
我是在三年前才得知婆婆出軌的,當時是我們倆口子帶孩子回婆家快走到門口之時,聽到裡面有摔盆打碗的聲音。
知道這是公婆正在吵架,那時我就拉著丈夫示意他不要敲門,想等老倆口情緒平復下來、看看情況再說。
結果兩個人越吵聲音越大,由他們的爭吵當中我才得知原來是婆婆出軌再次被公公給撞破了……
當時我實在是覺得這種事情太尷尬,作為晚輩不好在這種情況之下出現。於是便示意老公別進門了,就這樣一家三口順著原路返回了自己家中。
回去之後,我其實並沒有主動提這件事,因為我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太適合談論公婆感情方面的問題。
是我老公自己主動跟我談及了這個話題,記得當時他是這樣說的:「我父母的事情,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這裡面究竟有一些什麼樣的隱情、是不是存在誤會什麼的,一時半會兒也搞不清楚。
家醜不可外揚,所以你不要管,也不要對除了我們之外的第三個人說。反正我相信我的母親,她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我絕對不允許別人胡亂編排也議論她!」
這番話擲地有聲,我也因此而噤聲閉嘴,有意忽略掉了這件事情。
03
那時候我認為,即便是婆婆品行不端,私德有虧,那也是她自己的事情,破壞的是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與我並不相關。
但是現在才明白,父母的品德或許也會「遺傳」給子女,因為在孩子的心目當中會有一種比較自然的認知: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屬於社會允許範圍之內的事情,是人之常情。
沒有人教育他們這種事情究竟錯在哪裡,他也就先天腦海當中沒有一種正確的是非概念,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我們結婚頭兩年,感情與關係還可以。
後來日子漸漸過起來以後,他就開始變了。慢慢在感情與婚姻方面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也不會心疼你了,回家啥也不幹了。
認為家裡的事全都是女人的事,自己能賺幾個錢回來,就是老大。
再後來,我發現他也效仿自己的母親,婚內出軌找了一個年輕的小三。
即便身為原配的我再能幹、辛苦、帶孩子、工作、孝順等等都沒用,這樣的男人,他只需要一個變心就可以抹殺你所有的好……
然後,我沒想法像公公那樣忍耐半生,而他則誤以為我會像那樣吧?在我直接提離婚,帶著孩子與他分道揚鑣之時,才知道怕了,哀求我不要捨棄他。
但是我卻傷透了心,不願再接受一段變了質的情感以及一個不純粹的男人,執意以離開作為了結束。
結語:
父母其身不正,不能為子女表率,就是不稱職的父母。你所偷的懶、你所做的最壞的一種示範,將來會直接作用在你的子女身上,讓你領略到加倍償還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身為長輩,可能沒權利去禁錮孩子的思想,但卻是他們的榜樣、導師及人生領路人。
你將錯誤的觀念灌溉進了子女的內心,在尚未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前提之下,他們自然會認為這些事情無傷大雅,是在倫理道德、人情世故的允許範圍之內的一種人之常情並將之吸收或照單全收。
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會不自覺步父母的後塵,在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上犯錯,還認為只是一種不值一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如果根壞了,花朵肯定會枯萎。」
孩子身上會不自覺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帶著父母的影子。
這也是為什麼男女找對象、談婚論嫁一定要看看對方父母的人品、家風及性格的原因。雖然容易忽略,但真的相當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