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不少人呼籲要把雙休還給孩子,並以此來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是在我看來這不一定是一個好主意,說不定比現有的情況更壞。其實我們身邊本來就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比如在體制之內,每年任何時候各級都會高喊要杜絕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不正之風。一方面上級強力呼籲整治文山會海,堅決糾正這樣的不良風氣;另一方面,又不斷下發各種文件,要求基層認真學習,並層層召開動員會,部署會,推進會,調度會,總結會,督導回頭看,問題整改會等等。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基層幹部戲稱,嘴上說是要治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其實內容上就是用形式主義的方式來對付形式主義。
那麼我們再回到教育的「雙休」與「減負」上來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因為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源,所以對於很多家庭和孩子來說,這種所謂的減負其實越減負擔越重。大家試想一下,在當前如此嚴重的教育內卷形式之下,即便上級強制要求各個學校雙休,學校當然只有服從,但是升學的壓力擺在那裡,學校能夠任由孩子們快樂的過上一個周末么?我看未必。對於家長來說,其實也是同樣的想法,很多家長恨不得讓孩子用盡所有的力氣和時間用來學習,難道不是么?即便是學校讓雙休了,孩子的作業,預習,溫習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一些條件稍好的家族,肯定會把這兩天充分利用起來,再給孩子報一些補習班,提高班,拓展班等等。這樣一來,不但孩子沒有減掉任何負擔,反而會因為知識量的變大而更加疲憊。
我們總不可能禁止家長安排孩子學習吧,所以這樣的雙休對孩子來說,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充其量只是表明了相關部門的一個態度而已。就比如現在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採取一些變相的方式來應付上級的各種政策和規定,不讓收班費沒問題,那就由家委會來收取,學校全程不參與,但是會在關鍵的時刻提示一下家委會的委員們。當然,這些委員們也心知肚明,肯定會按照學校和老師的暗示來開展相關的工作。不是不讓課程太多麼?也可以,那就減少課表,但是學校考慮到「實際」問題,就安排一些所謂的「延時課」,既達到了收費增收的目的,又沒有違反上級的規定,而且這種「延時課」大多都是「自願」的,並不是學校規定的。比如延一、延二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自行報名,學校只是提供一些收費服務解決家長的需求。
能不能不報?當然可以,老師絕不會強求你報名參加,他們只會暗示「建議全報」,責任甩給了家長,費用也由家長出,更不違反規定,何樂而不為呢?我記得有的學校因為以前要求孩子購買一些相應的輔導資料,受到上級的批評。老師轉頭就把這外包袱甩給了家長,先說明這些輔導資料的重要性,然後建議大家自行購買,當然也有指定的地方,你到哪裡買是你的自由,大家覺得要原來統一購買有什麼區別么?孩子的負擔減少了么?好像一點都沒有減少,甚至在很多時候,不僅孩子的負擔更重了,家長的負擔也更重了。即便是上級明確要求不得給家長布置任務,我們看一看,現在有幾個學校能夠做到的?當然你也可以不做,只不過在家長會上會被老師全程批評,說你不負責任,不管孩子的學習等等。
我非常納悶的是,社會發展到現在,很多家長不僅要努力上班養家糊口,甚至還化身成為了教育專家。在很多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會安排一些所謂「優秀」的家長上台演講,大談特談教育孩子的心得。看到這一幕,我非常奇怪,教育孩子的學習,傳授孩子知識和學習的方法不應該是老師的責任么?為什麼現在都變成了家長的責任呢?當然,學校和老師還有一個非常高大上的口號,那就是所謂的「家校共育」。其實說白了,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夠健康平穩發展,就是因為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才是正常的現象。而在教育方面非常奇怪,明明學習是孩子的事,傳授知識和學習方法是老師的事,似乎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孩子不夠努力,二是家長不夠操心,最後的結果反正老師是好老師,家長卻不是好家長。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社會一直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教育減負也只能成為一個笑話。在我看來,別談什麼孩子的雙休了,也別談什麼教育減負了,把這些孩子放回家裡散養,還不如把孩子留在學校,至少能夠少玩一些遊戲,至少能夠跟同學交流一下,明白彼此之間的差距。在我看來,教育其實單純的就是學校的責任,家長的任務是教育孩子尊重老師,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做一個感恩的孩子,做一個有著正確價值觀的孩子,而不是當教育專家,每天給孩子輔導,教育孩子學習。大家都知道部隊的管理非常嚴格,能夠培養出大量優秀的年輕人,其實學校也是同樣。對於部隊來說,我從沒有見過哪個部隊要求家長要與部隊共同來教育管理孩子,都是他們獨立完成,對於學校來說,其實也應該一樣。
最後我們再來談一談之所以形成這種怪象的原因。我相信所有的人都知道,之所以現在的教育內卷如此嚴重,之所以現在的孩子壓力巨大,之所以現代的家庭教育壓力巨大,關鍵就是就業的問題。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無論是什麼文憑,無論是什麼學歷,只要能夠擁有勝任一些工作的能力,就可以公平的得到工作的機會,就可能通過工作來養家糊口,那教育的壓力還會這麼大么?另外一方面,如果不進行學校的相關評比,如果不把升學率跟學校的評級掛鉤,不跟老師的評職稱掛鉤,不跟大家的工資福利待遇掛鉤,教育的內卷會如此嚴重么?其實在我看來,教育的目的只是傳授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識,真正的人才通過這種教育是不可能產生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天賦和後天的智力發育,當然環境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一些過人的天賦,這是其他孩子所不能相提並論的。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有的可能擅長數學,有的可能擅長文學,有的擅長藝術等等。每個人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為什麼我們非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全才呢?就像馬戲團里的節目一樣,猴子擅長騎車,你非讓他頂球;大象力氣最大,你卻讓他走鋼絲;海豚擅長游泳,你卻讓他跑步,這樣合適么?對於孩子來說,有的是學習的材料,有的並不是學習出色,但是他的為人處世能力,或者是一些技能非常好,大家都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古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單純的把學習能力,把學歷文憑當成卡死孩子的一道枷鎖,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因而在我看來,只有我們的社會能夠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只有我們的相關崗位不再以學歷和文憑來衡量一個人,而是以實際工作能力來衡量,才能夠真正解決教育內卷的問題。如果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不用提減負,大家也就自行知道怎麼做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