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面「吐槽牆」,讓學生訴求真的被看見

「小賣鋪產品不僅沒回原價,還漲價了」,日前,雲南省石屏縣第一中學在校園裡為學生設立了一堵吐槽牆,引發社交平台關注。吐槽牆上線兩周時間,寫滿了學生的各種意見建議,校長辦公會還開到了吐槽牆前,部分問題已得到解決。據介紹,設置吐槽牆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情緒發泄的窗口,學校也通過它來了解管理上是否存在問題。

字跡各異、表達隨心,滿滿一面牆的學生吐槽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是在社交平台得到諸多轉發的學校負責人逐一點評、即時交辦相關吐槽事宜的場景,以及周遭圍觀學生的笑聲,都給人一種難得的融洽與溫馨。那種當眾朗讀、交辦的形式,讓學生有一種訴求真的被看到、被回應的既視感。沒有「吐槽牆」,問題同樣存在,校方可能多少也知道,但解決問題的契機,可能就因為「吐槽牆」的存在和發生作用而出現。

這才是學校,這才有點互動的模樣。

學校是個小社會,學生每天有相當長的時間身處其中,在學校生活的各種間隙,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也同樣至關重要。石屏一中豎起來的這面「吐槽牆」,不僅如校方所言「給學生一個情緒發泄的窗口」,更讓學生那些在傳統刻板的教學語境中似乎微不足道的小心思,通過自由表達而被看見。據學校老師介紹,「為了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吐槽牆的周圍沒有安裝監控」。

當然,給學生一個情緒發泄的窗口和渠道,本身就已經相當重要。因為讓青少年的「狀況」不堵在心裡、順暢表達,是校園心理健康建設最核心的訴求之一。社交平台熱議「吐槽牆」,其所投射的是有的學校因為學生吐槽學校食堂飯菜差而被約談,有的學校因為小賣鋪「產品沒回原價還漲價了」而被學生在網上群起攻之,學校有面「吐槽牆」,起碼學生與校方的溝通就能通暢點,學生的心理壓力與鬱結就能少一些,校園心理干預也會容易點。

引發社交平台熱議的雲南石屏一中「吐槽牆」,試圖通過個案實踐的探索,給公眾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備受好評的「吐槽牆」如何能從個案層面的局部實踐,延伸到可複製、可預期的制度努力?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長的隱形翅膀,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個開明的校長為學生設立吐槽牆,任由學生在上面「我手寫我心」,並且頗有點雷厲風行味道的責任到人、督促個案問題「接訴即辦」,但更大範圍內的「吐槽牆」以及情緒宣洩機制、問題發現機制,如何可以在不依賴個人主導的情況下,能在一所學校(甚至更大範圍)就這麼一直辦下去?學生情緒宣洩渠道、平台的建立,也同樣需要即時突破「軟倡導」的掣肘,推動更多「硬約束」的保障。

讓學生吐槽,不僅天塌不下來,校園心理疏導和干預的工作也就好做許多。從石屏一中的「吐槽牆」出發,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還可以更多元、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