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不是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就是聲名遠播的科技大佬,每一個都是如雷轟頂的名字。
跟這些人相比,宇樹科技的王興興無疑是一個新面孔,畢竟他才35歲,剛過而立之年。
一、「笨小孩」的偏科人生
王興興的故事起點像極了傳統教育體系里的「反面教材」。這個1990年出生的浙江男孩,從初中開始就被貼上「偏科」標籤。
英語老師當眾說他「有點笨」,高中三年英語考試及格次數屈指可數,甚至因為英語太差差點連高中都考不上。在唯分數論的體系里,他就像被宣判了「死刑」的學渣。
但鮮少有人注意到,這個「英語白痴」的抽屜里塞滿了機器人圖紙。他用200元零花錢造出雙足機器人,數理化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手工能力更是異於常人。
高考時,英語直接拖垮總分,讓他只能進入普通大學。傳統教育體系給他貼的標籤,險些讓中國失去一個機器人天才。
二、大學裡的「瘋狂科學家」
命運的轉折從浙江理工大學機械專業開始。當其他同學忙著背四六級單詞時,王興興泡在實驗室里切割零件、打磨電路板。
大一寒假,他用純手工打造出數字孿生力反饋設備——這種對常人來說堪比天書的黑科技,在他手裡就像拼樂高般自然。
2013年,這個曾被老師嫌棄的「笨學生」研發出全球領先的四足機器人XDog,直接斬獲8萬元獎金。
更瘋狂的是,他為此拒絕了大疆的offer,選擇了一條更冒險的路——帶著技術創業。此時距離他差點因英語不及格退學,不過十年光景。
三、用機器人打臉教育偏見
宇樹科技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對傳統教育的打臉實錄。
春晚的驚艷:2025年央視春晚上,穿著花棉襖轉手絹的機器人火爆全網,這些靈動的小傢伙正是王興興團隊的傑作。曾經被評價體系否定的人,如今正在定義科技前沿。
價格的屠夫:他把人形機器人價格從9萬美元砍到9.9萬元,讓高端科技走進普通家庭。這種顛覆性思維,恰恰是傳統教育最缺乏的「破壞性創新」能力。
全球的霸主:佔據四足機器人市場69.75%的份額,這就是用實力證明了,真正的人才評判標準應該是創造價值的能力,而非考試分數。
四、撕開教育體系的裂縫
王興興的逆襲像一記重拳,打碎了三大教育迷思。
讓「短板理論」的破產了。 俞敏洪說,要求每門考高分會磨損天分。王興興用實踐證明,與其強迫補短板,不如把長板做到極致。他的英語始終沒進步,但這不妨礙他成為國際頂尖的機器人專家。
讓「標準答案」不再標準。傳統教育像流水線生產標準件,但王興興的成功源於「離經叛道」。當別人背誦課文時,他在研究舵機扭矩;當同學準備考研時,他在車庫調試電路板。正是這種「不務正業」,孕育了改變行業的創新。
讓教育評價時空錯位。高校教材滯後行業5-10年的現實,與王興興團隊每周迭代演算法的速度形成荒誕對比。當教育體系還在用40年前的案例教學時,真正的創新者早已在定義未來。
五、王興興的逆襲說明了什麼
王興興的故事給焦慮的家長和學子上了生動一課。
一是天賦比分數珍貴。他初中就展現的機械天賦,在應試體系里曾被視作「無用興趣」。但正是這份熱愛,支撐他度過創業初期睡實驗室、啃饅頭的艱難歲月。
二是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從200元自製機器人到融資10億,他的成長軌跡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無數次的試錯。這種在實踐中學習的能力,比任何考試技巧都重要。
三是「偏科」可能是天賦信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能力評價魚,它終其一生都會覺得自己愚蠢。」王興興的逆襲證明,某些「缺陷」恰恰是獨特天賦的印記。
王興興,這個曾經被教育體系判了「死刑」的偏科少年,如今正用機器人重新定義中國智造。他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傳統教育體系的裂痕,也映照著未來教育的可能——當社會學會尊重每個靈魂中的獨特火種,就會有更多「王興興」從試卷堆里站起來,用熱愛照亮世界。
#機器狗在泰山當起「挑山工」##人形機器人未來兩三年或降至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