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萍鄉武功山腳下,有一所麻田中心學校,校長朱志輝領著孩子們在體育課上練摔跤。過去18年來,學校走出了一批批摔跤運動員,有168人被省、市級體校選中,1人闖進國家隊。知識改變命運,而摔跤,讓麻田的孩子們多了一個走出大山的機會。
初出茅廬的18歲老師 將「武功」帶入體育課堂
體育改變人生,這是朱志輝自己蹚出來的路。
1990年,12歲的朱志輝剛小學畢業。個頭不高、身材勻稱的他,被進山選材的萍鄉體校教練一眼看中,成為了一名舉重運動員。在體校的6年,朱志輝接受專業訓練、參加比賽,一路學會了自立、拼搏。
1996年,朱志輝從體校畢業回到家鄉小學任教,一開始是在萍鄉市蘆溪縣新泉鄉。那時村裡的體育課「基本上就是一個籃球,兩根跳繩」,朱志輝覺得,自己有責任把6年所學帶給家鄉、帶給孩子們。
1999年,朱志輝(前排)帶著學生運動
朱志輝眼裡有兩件事:孩子和體育。面對學校貧乏的課程設計,他希望自己的課能成為突破點,選擇了自己在體校曾選修的摔跤,這項運動趣味性更強、上手更容易。
「體育課要教武功了!」初出茅廬的18歲老師朱志輝,憑著一腔執著、一身力氣,在學校蓋起簡陋的訓練室,做出禁不住細看的訓練器材。
那時候,他每天上完學校安排的6節體育課,還會在放學後帶領摔跤隊訓練。第二年的萍鄉市運會上,這些孩子取得了6金12銀的成績,一鳴驚人。
體育老師當了校長 將泥巴草坪打造成訓練場地
2006年,朱志輝調任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麻田中心學校校長。
體育老師突然當上了校長,當然是因為他「行」,也是因為學校不太行。
「這是萍鄉最偏遠山區的學校。我剛來時,校園裡剛剛拆除祠堂,還有村民在裡面種菜。」朱志輝剛接手的麻田中心學校,只有一塊泥巴草坪,連一塊適合摔跤的場地都難以找到。
十多年前的麻田中心學校
萬一效果不如預期,萬一家長強烈反對……在這些「萬一」出現之前,摔跤已經被納入學校的體育課程。面對學校已經觸底的困境,朱志輝想,如果沒人能看見麻田,那就用一次次摔倒和爬起的聲響,讓它被「看見」。
「辦學條件非常差的時候,我們就想,要找到一個突破口,讓外界關注到麻田小學。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麻田小學在資源分配時能夠得到優先考慮。」談及自己的出發點,朱志輝十分坦誠。
朱志輝帶領著老師和學生從河灘上一塊塊地挖回草坪,鋪到拆除祠堂後留下的「泥巴坪」里。就是在這裡,麻田中心學校的摔跤課開始了。慢慢地,孩子們也有了在室內器材上練習的機會,那是朱志輝從母校萍鄉體校撿回來的淘汰器材。
2011年,在草坪上練摔跤的學生
標挖掘摔跤的好苗子 引進資源豐富學校課程
在麻田中心學校的體育課上,摔跤和跑步、跳遠一樣尋常。在大課間,全校師生一起練習抱腿摔、抱單臂摔等摔跤項目基本動作。經過班級選拔、年級比拼、校級大賽,那些有天賦、肯吃苦的孩子很快就脫穎而出。
朱志輝介紹,學校里的曾教練,是曾經被他選中的好苗子。「他父母說,朱老師,你要我的孩子跟著你訓練,可以,但是你必須保證他未來有一個很好的出息。」年輕的朱志輝毫不猶疑地答應了:「你放心,一定能夠像我一樣通過體育讓他有一個很好的出路。」
這個孩子果然沒有辜負朱志輝的期待,他一路拼進萍鄉市體校、江西省體校,最終進入到國家隊。
像這樣「練出來」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朱志輝剛接手麻田中心學校時,就意識到「體育」處於課程鄙視鏈的底端。
當時,學校里留守兒童的比例達到75%,「開家長會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在家長尤其是老人心目中,讀書才是孩子的出路。「如果孩子因為體育訓練耽誤了學業怎麼辦?練體育有什麼出息?」這些責問,朱志輝至今記憶猶新。
課堂上的朱志輝
母校是朱志輝唯一的資源,他竭盡全力給孩子們引進更豐富的課程。如今,麻田中心學校每周為學生提供19個社團的課程,更多的師資來自校外。除了摔跤這一傳統強項,學校的網球隊也開始嶄露頭角,市級的圍棋比賽也總有學校孩子的身影。「我們不像是農村的學校,我們的孩子跟城市學校里孩子們接觸到的資源是一樣的。」
麻田中心學校的學生們在上摔跤課
學校獲評「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培養上百名摔跤運動員
朱志輝希望孩子們贏,但他更希望孩子們學會「輸」:「在我們的課程中,每一課都要有比賽。因為每一場比賽都有輸贏,有起起落落,就像人生不可能一直完美。」
體育帶給孩子們的影響,遠超出朱志輝的預期。18年前,麻田中心學校成績在全縣區墊底,到如今,在教學質量監測中,學校排在40多所學校中上游。
麻田中心學校的摔跤課現場
人人參加的晨跑和摔跤課,在朱志輝任校長的18年里,雷打不動。18年間,麻田中心學校走出了一批批摔跤運動員,有168人被省、市級體校選中,1人闖進國家隊,學生獲國家、省、市級獎牌約400枚。
隨著武功山景區發展帶動外出務工人員迴流,學校留守兒童的佔比已下降至32%左右。
練摔跤,為了學校被「看見」,這是朱志輝從不曾避諱的「功利心」。如今,麻田中心學校已獲評「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以一個傳統項目的持續投入撬動更多資源,這是18年前的朱志輝未曾敢想的成就。
朱志輝和學生在一起
由於身體原因,朱志輝在新學期被調至另一所學校。他不再是朱校長,卻還是教體育、教摔跤的朱老師。他多次回到麻田中心學校,看整潔的教學樓、宿舍樓、籃球場、摔跤館,看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
教了快30年摔跤的朱志輝,其實才46歲,他還能教很多年摔跤。「我的生活軌跡非常簡單,上課、訓練、回家,就三個事情。整整28年,我沒有休息過一個寒暑假。」朱志輝說,他一直告訴自己,如果人的一生能夠堅持去做好一件事,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