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全省首批優秀先賢地方專題教育材料《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在杭州正式發布。該套叢書是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省域、系統性、體系化中小學生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一次創新探索,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9月28日,全省首批優秀先賢地方專題教育材料《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在杭州首發。浙江省委宣傳部供圖
擁有「萬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韻、百年紅船」的浙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裡人文資源豐富,誕生的先賢巨匠燦若星辰。先賢是中華傳統文化優秀代表,與地方相依共存、相通共融,有天然的熟悉感、親切感,如何發揮好這一優勢資源?
今年1月,在餘姚將「陽明文化」納入學校地方特色教育課程體系經驗基礎上,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會同省教育廳,牽頭啟動了《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編寫出版工作,從省級層面將我省歷史文化名人、優秀先賢轉化為地方獨特教育資源,全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現場書影
這套叢書遴選了東漢王充、唐代孟郊、北宋趙抃,南宋陸遊、呂祖謙、葉適,元末明初劉基,明代方孝孺、王陽明,明末清初黃宗羲、朱彝尊,清代龔自珍、黃以周等13位在我省歷史上有較高知名度、較強代表性,在現今仍有較大影響力的思想大家、文化名家,通過主題大單元形式,圖文並茂展現先賢生平事迹、學術思想、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內容。
按照3-8年級學生使用需求,先賢教育叢書分小學版「走近」系列、初中版「品讀」系列,共13卷26冊,由150餘名學術造詣精深的專家和一線教學教研經驗豐富的學科老師分組編寫。編寫時,編寫組遵循學生認知特點和教育規律,嚴格按照教材編寫出版標準,尊崇史實,把知識性與思想性統一起來,系統挖掘提煉先賢的思想內核和人文精神。同時注重趣味性、生動性和可讀性,結合地域特色,設置導語、對話、研學等多個板塊,讓學生在趣味閱讀中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意。為確保史實正確、觀點精準,浙江人民出版社進行了十餘輪編校,浙江還聘請省內文史專家為學術顧問,全程指導參與編寫工作。
現場書影
先賢教育叢書從選題策劃、組建編寫團隊、擬定書名、專家審讀、編校出版到傳播發行,歷時僅9個月。目前已經浙江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浙江省中小學地方專題教育材料目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現場書影
新書發布會現場,《黃以周》卷執行主編、舟山教育學院副院長王依群作為作者代表,分享了編寫背後的歷程。從接受任務開始,王依群和編寫組成員就與時間賽跑,春節不走親戚、節假日沒有休息,資料少就不斷走訪求證,不夠生動就一遍遍修改,最終在沒耽誤一節教學課的情況下第一個完成編寫工作。
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王陽明故居管理部副主任方敏,也在現場分享了讀後感。作為一位陽明文化傳播者,也是一名家長,她切身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試讀後,她認為這是一套有趣味性的故事書、有思想性的啟蒙書、有教育性的教科書。她希望這套書的推廣使用,能讓孩子「更自覺、更自豪地將優秀先賢精神傳承下去」。
教育叢書到底好不好,老師和學生最有發言權。今年春季,青田縣伯溫中學教師葉倩雯試教了《品讀劉基》。「在試教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通過閱讀每一課的『讀文識人』,文學修養得到極大的提升;在『閱讀思考』部分,學生會圍繞著一個個問題進行激烈的討論,思維得到了提升……」葉倩雯說,如今叢書正式出版,她也期待和學生們共鑒先賢智慧,從先賢教育叢書中吸取更多更深的精神養料。
上學期,杭州市天長小學學生趙璟瑜和同學們一起走訪杭州市龔自珍紀念館開展研學。他們的研學作品還被收錄進《走近龔自珍》中。拿到書後,她就迫不及待翻閱,「讀完全書,我對龔自珍先生的一生有了更完整、深刻的認識。」趙璟瑜表示,要向優秀的先賢前輩學習,從小立志好好學習,報效家鄉、報效祖國。
《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新書發布後,將納入全省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結合融入全省各個學校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社會實踐研學,正式投入校園試用。據悉,接下來我省還將其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農村文化禮堂和「春泥計劃」等活動內容,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啟智增慧的育人作用。
新聞來源:《浙江日報》
「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
「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編寫組
出版日期 2024.08
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是面向全省中小學生的普及性讀物。立足義務教育3-8年級學生,每位文化名人,分小學、初中各一版本。根據各學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按年級劃分,充分發揮浸潤育人作用。首批遴選確定王充、孟郊、趙抃、陸遊、呂祖謙、葉適、劉基、方孝孺、王陽明、黃宗羲、朱彝尊、龔自珍、黃以周13位全省浙江歷史文化名人,形成一套(26冊)浙江優秀先賢教育叢書。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