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北京朝陽區將府實驗學校更名儀式舉行。這也意味著這所學校從一所公參民性質的學校正式進入民辦序列。當天,北京市朝陽區將台地區工委領導、朝陽區教工委領導及上千名師生家長出席更名儀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不同形式的公參民學校(指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度風行,學校藉助公辦品牌優勢,迅速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了部分公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的大的時代背景下,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就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進行部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此背景下,公參民學校紛紛走上了轉型之路。要麼收歸公辦,要麼徹底走向民辦。而不論公辦民辦都是黨辦教育,都是為人民辦教育,都是為我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賀春蘭 攝影/吳妍)
「孩子們,百年將府,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開始,朝著未來出發。」在3月24日北京市朝陽區將府實驗學校更名儀式上,面對參加儀式的千名師生和家長,將府實驗學校董樹莉校長講話結束時話語鏗鏘。確實,一所學校的名稱,不僅承載著她的歷史和傳統,更蘊藉著厚重的精神文化與價值追求。對一個有追求的學校而言,揭牌儀式,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向著明天揚帆再出發的動員。
初春的北京,玉蘭、迎春正在盛放,校園廣場上,一批戴著紅領巾的少年邁著豪邁的步伐入場,頓時,昂揚的鑼鼓聲在操場上回蕩。之後,一隊少年身姿矯健目光炯炯,精氣神兒十足地護衛著國旗在我們眼前升起,前來參加儀式的北京市將台地區工委書記、朝陽區委委員宋少偉,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工委副書記陳先豹等我們一行起立,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國歌。
剛剛結束了「兩會」報道體驗和學習的筆者,被孩子們的精氣神兒鼓舞,禁不住心生感慨。
據新華社報道,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說過我們現在是平視世界,不像過去那樣仰視或是跪求,當然我們不去稱霸、也不傲慢,我們要用自信來樹立我們的價值觀,來培養我們的後代。只有這樣,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才有意義,將來我們的事業才能繼續傳承下去。」
擁有自信,平視這個世界——一個美好的期許背後是一個民族艱苦卓絕的奮鬥。看著眼前這群虎虎生風的少年,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想起1900年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和他寫下這些文字的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想起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所走過的從站起來、富起來到今天奔向強起來的艱苦卓絕的歷程。
現代化強國與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歷史地落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落在了眼前這批孩子們的肩上。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是一個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學校,孩子們正處在6歲到15歲的階段。恰是一個勵志的年齡。
按照黨的十九大繪就的路線圖,從2020年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當眼前這些少年風華正茂走向社會的時候,正是2035年前後。2050年前後,他們人到中年,正是社會中堅。作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建設者,是名副其實的「強國一代」。
一個個代表委員的故事和他們心懷國之大者,「兩會」上積極建言獻策的場面現於眼前。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確立了理想,用一生的時間去努力逐夢。
理想並不虛無,它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個人的人生和一個時代的樣貌。
聽說這個學校因為中考成績一直在市區領先而受到家長信任。校長的豪邁致辭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辦學人百年名校的辦學追求。而我覺得,再沒有什麼比引導孩子們在少年時期樹立起昂揚的人生理想更為重要。有了理想,他們的人生便會獲得更持久的動力。
相信也期待從這批青春茂盛的少年中能夠走出在科技上能啃硬骨頭的領軍型人才;走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的外交人才;走出團結帶領大家一起幹事兒的優秀的治理人才;走出一批優秀的大國工匠。
於是,在給孩子們分享了心懷國之大者的幾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故事後,我接著校長的話給孩子們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百年將府,從今天出發。對我們國家和民族而言,2023年的這個春天又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大家又將朝著怎樣的未來出發?」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特別的春天,在學校的發展史、這些孩子們的生命史和我國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征程中都將具有關鍵的意義。
△本文作者:人民政協報社教育周刊主編 賀春蘭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3年03月29日 第09版)
作者:賀春蘭
版面編輯:賀春蘭 朱英傑
編輯:黃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