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三年一道坎,大多數讀書的過來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某個階段的學習成績還行,到了下一個階段卻猛地一落千丈。很多家長將原因,歸結於學業負擔的增加、孩子不夠聰明、受到了某某事物的影響等,但是總結這些因素,不難發現,孩子成績的突然下滑,其實早有預兆。那麼,初中孩子成績不穩定是什麼原因呢?
關於初中孩子成績不穩定是什麼原因,小編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幾點,一起來看看吧!
1、學生很難處於同一種應試狀態
學生要想考好某次考試,「適應性」很重要。如果說考生在某次考試的時候,狀態不好,那麼很容易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例如說心理狀態,身體狀態等等。特別是初三的學生,很多考生由於「挑燈夜戰」,身心疲憊是正常的現象。心在考試中背著心理的包袱,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考試不能正常發揮水平。
2、複習抓不住重點,經驗不足導致沒有正確思路。
臨近考試,老師們會給出很多的複習重點,對於學生來說,這好比救命稻草一樣珍貴,然而很多同學認真地劃定的範圍,然後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具體的考點是什麼?哪些是自己的弱項?到底想複習什麼?這些問題都困擾著學生們。然而學校的老師沒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結果就是大家都在複習,但是具體著重複習什麼,大家都是一頭霧水。
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總是抓不住重點,沒有正確的思路,直到後面在途途課堂做了學習規劃,成績提升了不少,各科目都是有竅門的,專業人士點撥一下,思路都清晰很多,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做家長的終於鬆一口氣!
3、學習方法不符合自己的習慣
其實有很多同學都存在這種情況,努力學習的時候容易陷進去,「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學習吃力,總是出錯的時候,要學會跳出自己的角度,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下自己的情況,是題型不熟,還是記憶問題,錯誤的表象下是否有一個核心的自身弱勢存在,如果存在,如何去改變這個弱勢才是真正的解題思路!
4、學習習慣不好
小學的時候,孩子課業壓力小,語文、數學外加英語不外乎三門主科。然而這個時候就有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尚可,但是寫作業就居然要寫到8-9點多。寫作業不專心、開始寫作業前拖拉、不懂得在學校課間休息的零碎時間學習,是很多小學生的問題。到了初中,原來的兩、三門主科一下變成五、六門主科,許多從未學過的新學科同時出現,一旦不能及時消化,就會引發雪崩式的崩塌。
5、學習方式不對
很多學生學了12年,卻仍然不知道應該怎樣學習。語文英語靠背,就以為數理化生也靠背,死記硬背的後果就是苦學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不懂得將所學的知識分類整理,建立知識體系,是很多同學的毛病。學習方法的不對,導致的就是學習效率的降低。在初中三年,學習科目越來越多,時間越來緊張的情況下,學習成績的比拼,更是效率方法的比拼。
以上就是初中孩子成績不穩定是什麼原因的總結。家長看到孩子成績忽高忽低時,一定要耐心一點,先找原因,再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當孩子成績考得還不錯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和孩子討論,這個好成績是怎麼得來的?他做了什麼,會有這個好成績?引導孩子看到他是能夠考好的,自己有這個能力,當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發揮出來,他們的信心就會更足了,成績就會穩定下來,不會忽高忽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