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會用「小學生行為」來形容一個人的不成熟,小學生也因為年齡小,讀過的書少,總被家長和老師覺得有些話不能輕易相信,可事實上,隨著教育的發展,很多小學生細膩的心思和想法,是需要被人重視的。
都覺得10後的學生比較幸福,吃穿不愁,教育資源豐富,一放假就去博物館、遊樂場,家長時不時還安排一段旅行,著實讓人羨慕。但在部分90後看來,現在的小學生其實能玩的時間和內容都是有限的,照自己小時候,應該是缺少了一些童年的幸福感,而且很多小學生還經常會感到孤獨。
小學生詩歌《孤獨》火了,語言簡潔卻直擊人心,老師看後讚不絕口
小學生向家長表達自己的孤獨和無聊,大人可能不當回事,覺得你這個小孩牙子,有沒有工作困擾,哪來那麼多煩惱,無聊有可能,孤獨就不一定。
學生體驗到的無聊和孤獨,和家長眼裡的不一樣,這不,這個小學生寫得一首關於孤獨的詩,就引起了很多同學的共鳴。
小學生詩歌《孤獨》火了,語言簡潔卻直擊人心,老師看後讚不絕口。「我站在人群中,孤獨得,就像P上去的」。小小年紀感受就如此與眾不同,可能將來語文成績也會很好,好好培養,還能成為詩人。
老師教導學生寫作文要有真情實感,小學生感受到了孤獨,才寫出來這樣的句子,家長是不是該反思自己缺少了陪伴呢。
還有這個小學生的作文《我好無聊》,閱卷老師給0分。實踐出真知,作文內容和主題環環相扣,學生無聊到「數瓜子」,並且把數字一一記錄,這難道不是無聊的最高境界嗎?
小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無厘頭的一面,比如在作文中用錯字,「掃雪」寫成「掃雷」,讓老師哭笑不得,也會在作文中寫爸爸的臉蛋長滿皺紋,結果落了一個「臉」字,因此鬧出笑話。
但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同學心思真的很細膩,尤其是原生家庭不幸福,讓學生缺乏安全感,這個可憐的同學就把「離婚後爸爸忘了我」寫得很到位,孤獨的感覺讓人不禁紅了眼眶。
不管是什麼年紀的人,無論上不上學,當自己感到孤獨的時候,總想著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想讓別人也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情。就像蘇軾晚上睡不著,去尋好友張懷民一樣,還要寫出一首詞來表達心緒。
上了二年級的同學也給弟弟寫了一首詩,讓人讀完覺得童趣滿滿,他說弟弟在家好可憐,只有紙尿褲一天到晚跟在屁股後面。多麼奇特的角度,或許這就是小學生的視角,他們腦袋裡的想法天馬行空,成年人讀的書多了,反倒是沒有那種清澈的感覺了。
小學生筆下的「孤獨」,也容易發人深省
這些小學生的作文和詩歌,是值得家長拿來品讀的,學生們的性格不一樣,大人又容易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看待孩子的想法,有時候孩子還沒開口,就被家長強大的氣場震懾住了。
不善於口頭表達的同學,就用紙筆記錄下來,不是想讓老師給出多麼高的分數,而是希望家長看到之後,也能反思,學生是不是真的有點孤獨。
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學校里活潑開朗,廣交朋友,受到老師的喜歡,可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多鼓勵,也得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是否會在學校受到別樣的對待而不敢吐露。
家長最好別把學生的異常情緒,看作是尋常現象
小學生與初高中生相比,最容易看出喜怒哀樂的情緒,因為他們還不善於隱藏情緒,當學生明確表達出孤獨的時候,家長別不以為然,多關懷鼓勵,幫助學生「多雲轉晴」,也更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只有在小學階段重視學生的內心想法,這樣學生在步入初中以後,青春期的叛逆才不會來得那麼洶湧,家長也能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與之交談,成為朋友。
教育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慢慢摸索的,家長也得摸著石頭過河,學會對學生察言觀色,而不是坐視不理,任由學生的孤獨自由泛濫,到一定年齡後,學生面對家長只會絕口不提。
今日話題:你覺得這些小學生的作文怎麼樣?(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