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籌款送去留學,立志學成報效祖國的北大才女,兌現承諾了嗎?

她是少年作家,還未滿二十就出了兩本書,廣受好評。


她曾被邀請上了央視《對話》,被萬人追捧,外界甚至稱她是一個比韓寒還厲害的北大天才少女。


她還被宋慶齡基金會選入中國少年榜,也曾親自在上海兒童博物館門前的石碑上落下簽名。


就在16年前,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因為家境並不優渥,無法支持她出國深造。最終,整個北大師生為她眾籌,支持她出國留學。


她感動得熱淚盈眶,也立下重誓學成後一定報效祖國。


她就是黃思路。如今16年過去,她是否真的兌現了曾經的諾言呢?




黃思路,1982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家庭,黃思路從小就被管教得很嚴。


尤其是母親,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無論文化還是興趣,都全面培養。在別的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黃思路就開始學英語了。


2歲的時候,母親就把她送到了幼兒園,當時黃思路作為年齡最小的孩子,不肯上課就一直哭。


母親王晶就對她說,「你要是做一個好孩子,放學我來接你,你要是做壞孩子,沒有人會再理你。」於是,小小年紀的黃思路知道了哭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安靜坐下來學習。


3歲的時候,父母就給她報了鋼琴輔導班。當時,整個輔導班裡,就數黃思路的年齡最小,因為個頭還夠不著鋼琴架,每次出門母親就讓她背個小枕頭,讓她在學琴的時候墊著。


沒想到,這一練,黃思路似乎找到了興趣,無論音符還是技法,她記得都很快,學起來毫不費力。


因為練得快、學得好、又喜歡,當時的黃思路特別想擁有一台自己的鋼琴,可以隨時練習。


然而那個年代,鋼琴價格實在太貴,雖然父母都是老師,也出不起這個錢,於是父親就想了一個辦法,平時黃思路想練琴,就跟著他去學校大禮堂練琴。


就這樣,十歲那年,黃思路就拿下了鋼琴十級。



這個少女優秀之處可不僅於此。平時,母親還非常注重女兒的閱讀,一到寒暑假,母親就帶著她去圖書館,別的孩子字還沒識全,黃思路就已經讀了很多中外名著。


即便這樣,黃思路的學習也沒落下,在整個學生階段,她都是「神話一般的存在。」各門功課全優,甚至門門都能擠進全市前三。


她的藝術、文化,可謂兩路開花,各種榮譽傍身,甚至還獲得了「千手觀音」的美譽。往後的人生更是扶搖直上,一路生花。


1995年,黃思路在初中就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的榮譽稱號;1998年,剛升入高中,就獲得了宋慶齡獎學金


彼時的她也沒忘記練琴,雖然鋼琴在十歲就到了頂級,但是她不驕不躁,依然每天堅持練琴、讀書。


16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向美國的一所音樂學校寄了一份自己的音樂磁帶。沒想到這次,她獲得了全額獎學金,還得到了美國愛斯本音樂學院的邀請,讓她去學習古典音樂。


兩年後,學成歸來,她隨即寫了兩本書,一本是《十六歲到美國》,還有一本是《第四節是物理課,一個中學女生的成長日記》,沒想到這兩本書一出版就廣受好評,成了名副其實的作家。


此時的黃思路還未滿20歲,就已經名聲大噪,各大電視節目都爭相邀請她。




2000年,18歲的黃思路被邀請與韓寒同台,上了央視節目《對話》。在這場節目里,黃思路可謂是光芒萬丈,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同歲的韓寒,同樣作為暢銷書作家,卻被批判得體無完膚。


當時,韓寒在節目中還吐槽黃思路,要是她什麼都學,肯定一樣學不成。沒想到,此話一出,就被主持人反駁了,她告訴韓寒,黃思路就是一個全能人才,她不但鋼琴十級,還是暢銷書作家,不但能做主持人,還各門功課優秀。


韓寒被懟無話反駁。當時大家都在想,要做就做黃思路這樣優秀的才女,不能像韓寒那樣,為了寫作輟學,還不承認別人優秀。


與此同時,台上的黃思路也絲毫沒把韓寒放在眼裡,對他也儘是嘲諷,還說自己將來是要考北大的,會為祖國效力。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品學兼優的才女真的為國效力了嗎?還是說,她確實贏過了韓寒?


2001年,黃思路確實完成了她在央視節目《對話》的誓言,以優秀的成績順利考入北大。


當時,她的名聲已經在外,更是北大重點培養對象,很多教授都喜歡她,說她是國之棟樑,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學校為了她,確實耗費了不少的精力。無論是她的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給予了不少幫助。


比如,學校知道她喜歡練琴,還特地為她準備了一個專門練琴場地。黃思路雖然受到厚待,但確實也很努力,無論學習還是鋼琴,絲毫沒有懈怠。


當時在北大的她有很多追求者,她都置之不理,每天晚睡早起,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學習上,一直到畢業,黃思路的各項成績依然保持優異,每年的國家獎學金她也都沒有落下。


畢業的時候,她同時拿到了國際政治、經濟學、藝術類三個學士學位,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畢業就等於失業。但黃思路不一樣,她不僅沒失業,還考上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


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的消息。可是這次出國,不同於她上初中那會兒,學校可以出資,這筆學費需要自己出。


留學的學費是筆不小的開銷,黃思路的家庭雖然比一般人好過,但是也拿不出這筆錢。


就在黃思路陷入迷惘的時候,她的母親找到北大的老師,希望能商量一個對策,畢竟女兒如此優秀,將來是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希望女兒能如願去上學。


北大師生對黃思路都特別看好,見到她遇到困難,二話不說,就組織了一場募捐。




當時老師把所有募集到的錢放在信封里,厚厚的一沓,遞到黃思路的手上時,她感動得哭了。


老師告訴她,這是全體師生的一點心意,希望她可以帶著這份心意好好去留學。黃思路當時一邊哭著一邊承諾,「我不會辜負全大家的期望,一定好好學習,回來報效祖國。」


當時她的消息也傳遍了全網,大家都為這樣一個愛國的天才少女點贊,甚至一度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跟楷模。


沒想到,事情卻在她去了美國後發生了變化。這個天才少女黃思路,當時確實沒辜負大家,順利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


不過她並沒有回國,而是一去不復返了。她為了愛情,嫁給了美國人,再也沒有兌現過當時的承諾。


而彼時的韓寒,當時作為反面教材,反而在國內大放光彩。他從一個憤青作家到賽車手,再跨越到影視行業當導演,如今家庭事業雙豐收。


而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看好的黃思路,篤定能成為國之棟樑的天才少女嫁到美國後,現狀又如何呢?


2006年,黃思路帶著整個北大師生的寄望,前往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剛開始到學校,黃思路也是悶著頭學習,因為成績優異,各方才藝都神通的黃思路很快就被人注意到了,吸引了很多同學與老師的青睞。



其中一個長著白皮膚,高個頭的美國人非常欣賞她,並且對她展開了猛烈追求,隔三差五就送點小浪漫和小溫柔。


這個從未談過戀愛的天才少女,一下子就淪陷在了這個美國人的溫柔鄉里。一個月後,兩人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在愛情的甜蜜里,很快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這不僅僅是她的期盼,更是所有北大師生,還有她父母的期盼。


他們希望黃思路兌現諾言,回國效力。可是臨近畢業的時候,黃思路告訴母親,自己愛上了一個美國人,不想回國了,想跟愛人從此生活在美國。


這個消息一出,作為母親的王晶最先生氣,她不想精心培養的女兒遠嫁美國,更不想她背棄諾言,成為笑柄。


當時母親勸了她很久,可依舊不起作用,只能任由黃思路野蠻生長。最終,在父母的默許下,2010年她就與美國男友結婚了,甚至還改了國籍,成為了真正的美國媳婦。


婚後一年,黃思路便生了一個男孩,從此更沒有回國的打算了。當時得知消息後,輿論一時間炸了鍋,大家都在罵她「忘恩負義」,更是讓一度募捐支持她的師生寒心。


從小到大,國家給了她那麼多的幫助,結果為美國人服務去了,而當時在央視節目《對話》的韓寒,大家也不再說他是「土雞變鳳凰了」。




相反,韓寒反而成了那個兌現諾言的人。當年的韓寒風評遠不敵黃思路,高中輟學,因為一部《三重門》,讓他一躍成為作家。


雖然說年輕氣盛,他也誇下海口,說以後靠寫作養活自己。這些話讓在場的嘉賓聽了,一度覺得是個笑話。


他們認為,韓寒不過曇花一現,而真正厲害的人是黃思路,她才是好學生典範,成功的楷模。


可如今16年過去了,韓寒一路在質疑誹謗中成長,逐漸收起鋒芒搞事業。讓我們看見了改變,看見了成功,還看見了夢想和希望。而黃思路呢?卻活成了眾人口誅筆伐的「叛徒」。


所以,人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棒子打死,或者一口捧上天,誰也不知道將來會怎樣?


說到成才後嫁入美國的天才少女,不禁讓人想起田曉菲,同樣天才少女、北大高材生。


雖然走上的路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宗旨卻截然不同。田曉菲嫁到美國,卻不忘為國效力,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在做中國古典文化的研究,還帶著美國老公一起學習中國的文化。


他們旨在把中國的文化推向全世界,目前還被全國各大高校邀請做演講。她也曾一度被質疑過,被罵過忘本,不過田曉菲卻反駁說,報效祖國跟跟換國籍沒有關係。



確實她也是這麼做的,並且多年來,她一直未生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術研究中。


而黃思路之所以被眾人口誅筆伐,是因為她走的路,在眾人看來,完全為了自己。


不過對於眾人的謾罵與指責,黃思路選擇沉默。有人從她的網路賬號里發現,嫁入美國後,她過的也並不幸福,並且婚姻還未度過七年之癢就已經離婚,現如今的她信了教。


不過話又說回來,路都是自己走的。作為觀眾也沒必要在道德層面上指責她,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大家也要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有的人能把一手好牌打爛,也有的人能逆襲成名。


所以我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能被命運驅使,要靠自己,過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