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公布2022年度代表詞——「goblin mode」以壓倒性的勝利當選第一名,共計30餘萬人選擇該詞,佔總票數的93%。位居第二名的是「Metaverse」元宇宙,第三名的是「IStandWith」,意思是我支持、我認為。
牛津出版社發布的官方消息稱,這是歷史上首次由英語使用者自己選擇年度辭彙,兩周的時間裡,吸引了超過30多萬人參與投票。出版社認為,它能夠反映出過去12個月的社會風氣以及民眾情緒。
記者了解到:2021年,牛津詞典年度代表詞是「Vax」,表示疫苗的意思;2020年並沒有使用單一的辭彙進行概括,同時公布了bushfires(叢林大火)、WFH(在家工作)、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等熱門詞。
「goblin mode」一詞最早出現於2009年的網路平台,2022年2月在社交媒體爆火。
對於該詞,牛津詞典把它解釋為:「一種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貪婪的行為。」目前很多人認為,它與國內所說的「擺爛」「躺平」等意思接近。
可是「goblin」向來被翻譯成「小妖怪」,而「mode」是「模式」的意思,為什麼兩個片語到一起會被看做是「擺爛」的意思?「goblin mode」到底是什麼意思?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諮詢了南京大學詞典研究中心主任魏向清。
要理解這個年度辭彙的意思,可以先從「goblin」入手。魏向清介紹說,「goblin」在中文語境下通常被音譯成「哥布林」。在成為一個英語辭彙之前,它曾先後在古法語、盎格魯-諾曼語、德語等語言中出現。在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冰島、法國等地的神話傳說中,都有著重要戲份。
西方對哥布林普遍形象的認知是:它有著暗綠色皮膚,有著紅眼睛,身高在矮人到人類之間都有,個性貪婪又卑劣,性格傾向邪惡、狡猾而善於詐欺,同時也怕辣,主要生活在黑暗深處的地下世界,有著獨特的行動秩序與體系……出現在文學、遊戲、電影、動漫等不同題材的作品中。
直到現在,哥布林的形象日趨兩極分化,但均傾向於負面,一是卑劣、懦弱、愚蠢、惡毒的生物;二是殘忍嗜血的惡靈。
那麼加上「mode」之後,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魏向清告訴記者,「goblin mode」其實是一種英語俚語。所謂俚語通常指的是民間非正式的語句,比較口語化、生活化,一般用於非正式的場合。英語俚語化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將兩個詞語相結合,衍生出另外一種意義,比如說「apple」蘋果+「 order」頭=「apple order」井然有序……
魏向清注意到,牛津語言學院院長卡斯珀格拉斯沃爾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來解釋「goblin mode」的意思:它鼓勵人們未經策劃的、自我放縱的、有時是惡作劇的行為方式,「人們正在擁抱他們內心的哥布林。」
從中可以看出,「goblin mode」是一個文化內涵特徵非常豐富的辭彙,代表著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用中文語境中的「擺爛」並不能準確和完整地揭示其豐富的文化意蘊,目前還沒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與之對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孫慶雲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