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寫給學生的信,感動了無數網友!

近日,一封北京市三帆中學寫給學生的信,被網友點贊。


該學校近日有學生被隔離或居家學習,考慮到孩子們可能會有的擔憂恐慌情緒,校方致信學生《努力面對每一場「大風」》。



在公開信中,學校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既有對學生的理解和鼓勵,也引導、教育學生,該如何應對疫情與人生。信中首先是保護,其次是管理;首先談關愛,其次談責任;首先有溫度,其次有力度。


學校堅定地告訴學生,「如果確診,不是你的錯;如果密接,也並非運氣不好」。


學校沒有一味壓制學生的情緒,而是引導「合理宣洩」,宣洩過後更好地面對前進的賽道。


網友認為這封信「處處入心,句句動人」「引導學生有正確的三觀和穩定的情緒」的教育,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



奔波在路上的網友看罷「在地鐵上流淚」,「這不僅是寫給孩子們的,也是寫給我們每一個人的」



這封信有溫度、有力量,在疫情公共溝通中,提供了一種啟示:好好說話,就有人聽;好好說話,也不太難。


當前,北京疫情防控正處於吃緊階段,更是需要市民朋友的支持和配合。每個人都很不容易,大家心裡或多或少都攢著點情緒,做好與公眾的溝通尤為重要。


三帆中學的這封公開信,不但教育孩子們,也教育了身負公共溝通職責的所有人:好好說話,說實在話;更注重「誰在聽」,而不是「誰來說」;少一些冷漠而突然的「告知」,多一些的溫暖而周到的「體諒」。


近日,《光明日報》刊發文章《傳遞溫暖向上的教育力量》,為這所學校和這封信點贊。全文如下:


傳遞溫暖向上的教育力量


近日,北京市三帆中學致學生的一封信《努力面對每一場「大風」》在網路上熱傳。信中,學校以朋友式的口吻鼓勵和引導受疫情影響隔離居家的學生,話語誠懇而真摯,令許多讀者深受觸動。


沒有生硬的說教和空洞的套話,字裡行間循循善誘,處處透露著認同和寬慰。這封信中平視的溝通姿態,讓人不難感受到文字背後學校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同理心。眼下,疫情的膠著反覆和生活學習方式的改變,無疑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情緒和認知。老師們能夠真正看見、正視、理解學生的心理處境並悉心指引,展示出了教育對人的關懷以及這種關懷所能傳遞的精神力量。


立德樹人,道進乎技。面對疫情防控的複雜局面,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意志培養、品格錘鍊,進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更為重要。如何看待病毒和疾病,如何調節負面情緒,如何應對生活的變化,信中討論的這些議題正是當下學生們普遍經歷的困惑。面對疫情帶來的情緒波動和價值觀念的衝擊,及時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和正向引導,不僅是幫助他們跨越眼前的障礙,更是培養他們學會從挫折中重拾勇氣,以積極健康的心態迎接人生路上的大小挑戰。


生活即教育。眼下,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一定的衝擊,但換個角度,也是應該把握住的教育契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次考驗。講好抗疫故事,涵養家國情懷;加強生命教育,探索人生價值;培養科學精神,學會理性思考……疫情帶來的教育啟示不只是學會應對變化,我們能做的或許還有更多。如立足現實,以學生為中心,拓展教育的維度,幫助學生樹立起理想信念,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學生上好疫情這一堂成長課,意味著要把耐心和關懷融入育人的各個環節。疫情深刻重塑了我們曾經熟悉的世界,其影響是深遠而複雜的。對於身處其中的學生們來說,一封信、一次談話、一節班會也許不足以解答他們心中所有的困惑與疑問,也難以在行為上推動立竿見影的改變。然而教育本就是細節的積累,點滴浸潤都可能會成為日後長久指引心靈的一盞燭光,唯有久久為功,才能積微成著。


在疫情這一場「大風」中,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學習成長,正處在成長關鍵階段的學生群體更需要領路人格外的理解與關懷。築牢疫情防控的校園防線,傳遞溫暖向上的教育力量,守護好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希望校園內外能看到更多這樣帶著溫度的「公開信」,匯聚成支撐孩子們迎風前行的勇氣和底氣。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ID:Beijing_Daily)綜合央視網;《傳遞溫暖向上的教育力量》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