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羅粹芬老師如何「轉型」
1959年年底,雙甲校長接受省文教廳、縣文教科創辦「實驗班」任務,墨江縣小的車琨、羅粹芬和姚仙芝等幾位年輕教師躊躇滿志,踴躍領辦「五年一貫制」實驗班。
1964年底,教育部協調北京實驗中學、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商討廢除「五年一貫制」,積極建構《國家九年一貫制國民教育體系標準》。這一最新前沿信息,來自在北京第一實驗小學任教的「現代教育家」朱姥爺。
「北京市第一批特級教師」 朱延譽先生
圖說:2002年9月10日全國第18個「教師節」,中國郵政發行「名師風範」紀念郵冊套票,以紀念北京第一實驗小學的16位特級教師,票面中,朱延譽姥爺位列16位教師之二。
朱延譽先生委託兒子朱文瑜在給墨江一中教書的女兒朱乃琚寫信時特意叮囑:「要告訴彭桓,實驗五年制改六年制了,讓他有個準備。」於此,家父彭浚源即刻警示:「彭桓,你們將要改讀六年制。」
二、羅粹芬老師的教書治學
一個「被試驗」的學習群體當如何「轉型」,全校的目光盯住了羅粹芬老師。
1、羅粹芬治學嚴謹: 識字,是閱讀教學和作文實踐的基礎,也是《算術》應用題中理解題意的重點、難點或鎖鑰。羅老師根據《課綱》「課件」,熟練運用《小學常用字表》(2500字附加次常用字1000字),按質按量完成初、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任務,方法積極得當。
2、羅粹芬培養作品閱讀能力: 羅老師在班級自辦小圖書室,先後訂閱了《中國少年報》《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她會在早自習或下午第三節之空擋,為同學們朗讀「全國中短篇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難怪家父彭浚源先生一直告誡:「小學的重點不在成績,而在閱讀;閱讀能力就是一種自學能力。」
3、羅粹芬的班級管理能力: 某周六下午在馬肺山勞動,蘇軍同學不慎被鋤頭挖傷在家休養,班長馮立英帶領下各小組長輪流背蘇軍同學到校上課,就連身體瘦弱的紅軍女兒聶勝利也積极參与。蘇軍同學痊癒後,蘇叔叔、羅卿阿姨把大紅色的感謝信貼到了本班教室,這無疑是對羅老師「領導滿意,家長支持,學生歡迎」的彰顯與鼓勵,它讓高50班深感偉大的「雷鋒精神」與我同在。
頑皮的彭桓不慎從兩米多高的槐樹墜落。每天下課,總是小組長楊茂芳同學帶著幾個同學到家裡補課、補筆記,六天如此,不輟一節。
4、羅粹芬形象影響力: 三年級時期,羅老師去思茅就醫,由武功高老師代班主任,這也是本班有史以來的「一鍋粥」。知道羅老師要由思茅回來,班長馮立英同學帶領全班同學到汽車站恭迎,一直到日落登高架,羅老師的班車才駛入墨江車站。
五年級課堂,因男生的調皮搗蛋氣走羅老師,馮立英同學組織大家到羅老師家樓下求情:「羅老師......回來上課咾......你罷日氣了嘛,我們女生挨你磕根頭......給得啦......鬧包呢幾根男生說,他們不敢啦......」在個別同學搗亂、殃及學習進度之時,同學們渴望老師儘快回到課堂。
5、羅粹芬文藝才能: 抗美援越時期,羅老師聲情並茂地給全班同學朗讀《南方來信》;她還找來同類題材相聲,讓王珏、彭桓兩位同學扮演甲乙,經她指導排練後上大街演出;由羅老師導演、王珏同學領銜主演的《小民兵》,成為墨江縣小對內、對外演出的當家大戲;更為時髦的是羅老師教會同學們熟唱了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奇襲白虎團》中楊偉才「打敗美帝野心狼」的經典唱段。
兩年間,羅老師「勤於見之,見而思之,思而行之,行而成之」,高50班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三、感謝您阿羅
阿羅並非中師畢業,這重要也不重要。阿羅的教書育人和治學成就,儼然是「雙甲」校長彭景然主校時期一大批卓有成效的老中青教師在教學與管理考核實踐中的一個縮影。
當然,師生之情總會包含著一堆堆陳穀子爛芝麻的「尷尬」以及六年來「童心對班主任的潛在敵視」——我們知道,在小學,由於學識、閱歷、經歷、主客場制及其口齒伶俐之壓到優勢,全國的小學教師在「形容、挖苦學生、給學生取綽號」方面尤甚,所取綽號的誇張、侮辱性老道、毒辣而流毒甚廣,遠非同學互取綽號的稚嫩與簡約。自然,墨江縣小部分老師在這方面也不甘落後,留下一些刻骨銘心的傷害。唉,那個念頭,年輕教師們一旦被幾個小屁娃娃「逗恣」掉,哪個老師都會因「恨鐵不成鋼」的急火攻心而惡語傷人。
對於此類「人身攻擊」,耄耋之年的阿羅也曾多次對成年後的彭桓聊起當年管教學生時所暴露的「年齡段弱點」,阿羅深表反省並歉疚嘆息:「彭桓啊,當時我自己也太年輕......」
老師也是凡人。一旦部分年輕教師的責任撞上了少年的懵懂,發泄的鬼火自然會演化出一段段「優點明顯而缺點同樣突出」的師生「對手戲」……阿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努力天天向上,「如果你永遠記住童年的傷感,那麼,長大後你就找不到成人的感覺(弗洛伊德)。」
本篇推薦欣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合唱團《學習雷鋒好榜樣》(1977年版)
(部分網路圖片音頻/侵刪)
節選自2017年版《彭桓自傳·朝聖之路·(3)墨江懵懂少年》
待續:(六) 墨江一中,「荷塘裸泳五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