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做了哪些積累?家長來看看

當你看到課內知識居然還有拓展的時候是不是一肚子疑惑呢?讓我來給你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是蘇軾,蘇軾是哪個朝代的人?跟他有關的人有哪些?

比如《花的學校》作者是泰戈爾,他是哪個國家的人?這篇課文選自哪部作品,泰戈爾還有哪些作品?

比如日月潭、葡萄溝、西湖、天門山、洞庭湖、長城、西沙群島小興安嶺等位於我國哪裡?

再比如語文園地有日積月累,帶近義詞反義詞的成語、表示春夏秋冬每個季節成語,除了課內有的還要再多積累三個;團結的名言警句,讀書的名言警句,節儉的名言警句等相關句子還要再多積累兩個。

一翻書,學霸一眼看到的都是知識點,學渣看一眼就要打哈欠了。如果能夠把課本讀活了,那麼書里的知識就會變得很有趣了,這也是提高對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

第二,全書閱讀

《猴王出世》、《景陽岡》、《紅樓春趣》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很多的課文只是節選了整篇文章、或者整部小說的一部分,要想對故事中的人物有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我認為全書閱讀是很有必要的。凡事都有前因後果,畢竟紅樓夢第一回就把金陵十二釵的結局劇透了,繼續把故事讀完就是進行驗證。

第三,古詩文

整個小學階段要掌握的古詩是75首,整個初中階段要掌握的古詩文有143篇。有些小朋友在小學階段就可以把小學初中的必背古詩文都背誦了。古詩文在背誦的時候就在無形中積累了語感,那麼在做古詩文一下子就能夠讀懂了,做閱讀理解就很簡單了。

第四,同步閱讀

語文的提高離不開閱讀,除了快樂讀書吧的推薦書目外,一些必讀的課外書也要列入閱讀計劃中。光是閱讀還不夠,閱讀摘抄和讀書筆記一樣都不可少。

總而言之,語文學習要依靠日積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怕慢,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只有基礎紮實,才能有穩健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