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衛生健康局合江縣教育和體育局合江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2022年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崗項目人員招募的公告
(一) 醫療衛生機構崗招募對象為2021屆、2022屆全日制醫藥衛生類專業專科及以上畢業生和獲得校級及以上」優秀學生」的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醫藥衛生類專業2022屆畢業生。
(二)校醫輔助崗招募對象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省內普通高校2022屆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的省內普通高校2021屆畢業生(不限專業,醫藥衛生類專業畢業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募);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省外普通高校醫藥衛生類專業2022屆四川籍畢業生;獲得校級及以上「優秀學生」的省內中職學校(含技工院校)醫藥衛生類專業2022屆畢業生。
(三)考生應符合以下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思想政治素質好,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品行端正,遵紀守法。
3.自願從事公共衛生相關工作,作風踏實,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組織紀律觀念強。
4.大學本(專)科學歷年齡不超過30周歲,碩士研究生學歷年齡不超過35周歲,博士研究生學歷不超過40周歲。
5.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其他條件。
6.具備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7.符合法律法規的其他條件。
(四)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報名。
1.曾受過刑事處罰的,曾受過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等黨紀政務處分的。
2.各類考試違規違紀在禁考期內的。
3.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
4.正在接受紀律審查或司法調查尚未做出結論的。
5.違反有關規定不適宜招募到相關崗位的。
6.之前已報考過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崗項目人員並進入擬招募人員公示的。
資格審查貫穿招募全過程。任何時候發現被招募者有不符合招募資格條件、弄虛作假等情形的,取消招募資格,所產生的後果由被招募者本人承擔。
三、報名及資格審查
(一)報名方式
本次公開招聘採取現場報名方式進行,不進行網路報名。
(二)報名時間
2022年11月12日—22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
(三)報名地點及聯繫電話
1.報考醫療衛生機構崗的考生請到合江縣衛生健康局(合江縣建設路中段107號)人事與科教股進行報名。諮詢電話:0830-5509891。
2.報考校醫輔助崗的考生請到合江縣教育和體育局(合江縣少岷路329號)人事師培股進行報名。諮詢電話: 0830-5269908。
(四)報名時所需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畢業證書、學位證等原件和複印件(若為2022屆畢業生尚未取得畢業證的,須提供所在學校出具的加蓋鮮章的紙質證明材料。若報考人員本人不能到現場報名的,需由委託人攜帶考生本人親筆簽名的書面委託書及委託人身份證及上述報名資料進行現場報名
2.《合江縣2022年公衛特別崗招募報名表》紙質2份
3.本人近期2寸正面紅底免冠彩色證件照片1張。
4.考生報考合江縣衛生健康局或合江縣教育和體育局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後,不得同時報考其他單位(地區)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崗。
四、招募方式
採取面試的方式擇優招募,具體面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面試成績滿分100分,面試成績現場公布。面試時違規違紀被取消面試成績或面試資格的人員、未參加面試的人員、面試成績低於80分的人員,不予確定為招募對象。
五、體檢和考察
(一)體檢人員的確定
按照面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等額確定進入體檢的人選。如面試成績相同,則按照戶籍在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的或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的畢業生優先招募原則確定人選。
(二)體檢組織及標準
參照現行公務員錄用體檢標準組織體檢。按考生面試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等額確定體檢人員。如面試成績相同的,按照戶籍在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的或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的畢業生優先招募原則確定人選。招募單位或考生對非當日、非當場複檢的體檢項目結果有疑問的,可在接到體檢結論通知之日起2日內提出複檢要求。複檢只進行一次,只複檢對體檢結論有影響的項目,體檢結論以複檢結果為準。懷孕考生參加體檢,在體檢時暫不進行婦科和X光等項目的檢查,待考生孕期結束可進行婦科和X光等項目的檢查時,完成體檢,作出體檢結論後再上崗。
未在規定時間內參加體檢或體檢不合格或本人放棄等出現的缺額,可在參加面試的人員中,按面試成績由高到低依次等額確定遞補人員,如該崗位無人可遞補,不再遞補。
六、公示與聘用
擬招募人員名單由合江縣衛生健康局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在「合江縣人民政府網站招考錄用欄」進行公示。
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期滿,對沒有問題或反映問題不影響招募的,辦理招募手續;對有嚴重問題並查有實據的,不予招募;對反映有嚴重問題,但一時難以查實的,暫緩招募,待查實並作出結論後再決定是否招募。已公示的招募崗位如出現缺額,經招募單位主管部門研究同意的,可按面試成績由高到低依次等額遞補,如該崗位無人可遞補,不再遞補。
七、簽訂協議
公示完成及時與招募人員簽訂志願服務協議。
八、崗前培訓
由招募單位組織對招募人員開展崗位培訓。
九、政策保障
(一)服務期間待遇。
1.待遇保障。項目人員服務期間待遇水平可參照「三支一扶」人員待遇水平確定。
2.工齡計算。項目人員服務年限計算為工齡,參加工作時間按其到招募單位報到之日起算。到基層單位的,計入基層服務年限。
3.中途退出。項目人員在服務期內因個人原因提出終止服務協議申請的,經用人單位同意後可安排退出。
(二)就業支持政策。
1.報考事業單位加分。在鄉鎮及以下(含社區)服務滿2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報考事業單位時,筆試總成績(公共科目筆試與專業知識筆試按比例摺合後的筆試成績,下同)加4分,服務滿3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筆試總成績加6分;在其他機構服務滿2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報考縣級及以下事業單位時,筆試總成績加4分,服務滿3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筆試總成績加6分。按本方案規定享受服務基層項目政策性加分考入事業單位的人員再次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不再享受本項加分政策。
2.考核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服務滿3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結合崗位空缺情況和崗位聘用條件,符合考核招聘條件的可考核招聘到服務所在縣(市、區)的鄉鎮事業單位工作。其中,在民族地區、艱苦邊遠地區服務的人員,可直接考核招聘到服務所在縣(市、區)的縣、鄉事業單位。
3.聘用為事業單位編外工作人員。服務滿3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用人單位可根據需要,在各市(州)統籌指導下,同等條件優先聘用為編外工作人員,依法與其建立勞動關係,並簽訂勞動合同。
4.報考規範化培訓加分。服務滿1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醫藥衛生類專業項目人員,報考我省住院醫師、護士、醫療機構藥師規範化培訓時,向所報考的培訓基地提出書面申請,經規範化培訓基地核實後,對其招收考核總成績加5分。
5.職稱評定優先。醫藥衛生類專業人員在鄉鎮和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時間,計算為晉陞副高級職稱前到基層累計服務時間。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可按規定參加中級職稱考試。對符合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規定的人員,憑考核合格證明,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協助辦理參加考試手續。
6.助學貸款代償。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符合相應條件的,可享受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7.享受應屆畢業生相關政策。參加公衛特別崗項目前無工作經歷的人員服務滿3周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的,兩年內參加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招錄(聘)、自主創業、落戶等方面可同等享受應屆畢業生相關政策。
十、管理考核
項目人員日常管理以服務單位為主,考核包括年度考核和期滿考核。年度考核由服務單位組織實施,期滿考核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組織並出具考核結果證明,考核結果作為項目人員享受服務期滿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據。
十一、其他事項
(一)本次招募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進行,依法接受監督。凡在招募工作過程中,有弄虛作假等違反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行為的,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二)本公告在「合江縣人民政府官網發布,請考生隨時關注招募工作安排並在報名時留下常用電話。因考生未及時查看相關通知信息或通訊不暢造成的後果,由考生自行負責。
(三)疫情防控。本次招募工作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考生面試時疫情防控要求如下:
1.請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線距離,自覺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適時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2.考生進入資格審查、面試現場時,應當主動出示防疫健康碼信息(綠碼)和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並按要求主動接受體溫測量,經現場測量體溫正常(<37.3℃)者方可進入。
3.所有考生在資格審查前需提供本人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證明,面試前須提供本人3天內3次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證明(每次採樣時間間隔24小時,以出具報告時間為準)。核酸檢測陰性報告需由川內有資質的檢測服務機構出具。
4.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得參加現場資格審查、面試:①健康碼或行程卡為「紅碼」或「黃碼」的考生;②經現場確認有體溫異常(≥37.3℃)或呼吸道異常癥狀的考生;③前10天內有國(境)外旅居史(澳門除外),尚未完成隔離醫學觀察等健康管理的考生;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或次密接者,尚未完成隔離醫學觀察等健康管理的考生;⑤前7天內有高、中風險區旅居史的考生;⑥資格審查、面試當天未按照要求提供相應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證明及其他有關證明的考生。
註:高、中風險區具體名單可通過「健康四川官微」微信公眾號「健康提示」查詢。其他疫情防控要求,按瀘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適時發布的有關規定執行。若因隱瞞行程、病情或未按要求出具健康證明造成無法正常參加資格審查、面試的,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造成嚴重影響的,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5.其他事項。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涉及現場資格審查、面試過程中有調整、補充、提示等事項,將提前在「合江縣人民政府網官網」予以發布,請考生隨時關注變化情況並做好相應安排。因考生不主動、不按要求登錄相關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導致本人未能按要求參加現場報名和面試的,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