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從來都是學而不會呢?
無論學習什麼知識,你確實都曾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認真刻苦努力進行了學習。
但是無論你怎麼努力,學的東西卻似乎永遠沒有別人學得好,永遠不如別人更會用。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忘記了,真正的學習永遠不能單單只靠看。
我們需要調動多維度的感官,全身心地參與進來,只靠看書,那你就只依賴了視覺。
而那些善於學習的高手,會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這件事情當中。
他們會努力把自己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所有感官全部激活。
採用這種綜合體驗的方式,通過實踐,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操作,來接受的多維度的信息刺激,不費吹灰之力地實現複製的效果。
擅長學習的人和不擅長學習的人區別很明顯。
就以背單詞為例,普通的學生只會整天拿著單詞本,不斷地背,不斷地背。
而那些學習高手則會眼睛看、嘴裡念、手上寫,閉上眼睛想。
如果需要的話,他們甚至於會用手去觸碰、用舌頭去品嘗。
這都是使用多維度的方式來進行信息輸入,相同的時間,一個維度和多個維度地刺激,效果強度怎麼可能會一樣?
喬丹在練習罰籃時也有一個特殊方法,他會先睜著眼睛把罰球完成一遍。
然後閉著眼睛再來一遍。
睜眼練習是通過視覺加意識主導,閉眼練習則迫使其他感官來獲取信息進行判斷。
所以說對於學習而言,尤其是一些技能操作的學習,最初訓練的目的都是為了訓練潛意識。
把動作內化到不需要思考,也能快速作出反應的程度。
但是有意思的是,當你真正掌握了這項技能之後,如果要求你使用語言的方式來描述這一個過程,你會發現很難。
即便你能說出關鍵要領,但是別人聽了你的要領,如果要能真正切身體會到要領所說的含義,他仍然需要利用身體各個感官進行大量地練習,摸索體會才行。
即便是專家,他們能夠清晰描述出來的經驗也只有30%左右,剩下的一些都是無意識的。
所以如果你只去依賴閱讀、看書的方式,你最多也只能得到這30%。但是剩下的那些信息的學習,你就不能只依賴語言和思維。
必須要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大量地練習去操作,去體會、去感受,不斷地實踐和練習,最終才能真正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