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之聲)
《三青寫作團》走進物探一分校見聞之六
為「校長合署辦公」叫好!
——參觀學習物探一分校心得筆記
作者 李振寅
九月二十二日,是個天高雲淡的好日子。
這一天,我們「三清寫作團」15名成員,應邀到物探一分校參觀學習。在校長王繼臣的陪同下,相繼參觀了師生飯堂、課間操練、課堂教學、學生宿舍及校榮譽室等。走馬觀花式的參觀雖然短暫,但卻給我及我的同事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一路參觀中,我不斷地在思考,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將那麼多榮譽和好評給了物探一分校,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至名歸。學校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尤其是軟體領域確實是有其獨特的創造和建樹。
我們在校參觀座談的時間不過是來去匆匆,但所感受到的已是收穫滿滿感慨良多了。因職責所限,作者不能一一表述,僅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校長合署辦公」讓我感受至深
在參觀中,我親眼看到了校長室里的一個新氣象:三張簡陋的辦公桌不規則地擺放在一間不足20平米的普通房間里。這是三位校長的合署辦公室。
這真實而奇特的一景,立即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正副校長合署辦公這真是一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
也許是因為他們辦公室緊張吧,但我立即就否定了;原因是學校辦公房子綽綽有餘。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座談中,王繼臣校長對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是學校的一項新舉措。這是為了便於校長之間的溝通;便於及時交換意見;便於商議決策重大事項,等等。總之,此舉出台,好處多多。
顯而易見,一分校的舉措是一項作風的創新,至少目前在涿州教育領域是如此;恕我孤陋寡聞,因為至今,我尚未看到教育系統普通高級中學校長有合署辦公的傳聞和報道。
為什麼稱「校長合署辦公」是一項作風創新的新舉措?
一是近年來貪大求洋相互攀比擺譜亮闊的惡風臭氣泛濫成災,莫說是一個堂堂千人校長,即便是一個村幹部上百平米的豪華辦公室也是屢見不鮮。而今,一千餘人的高級中學的校長室(三人)僅僅20餘平米,這巨大的反差說明了什麼?!
這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不少領導班子中,一人為大,倆人為敵,三人扯皮,畫地為牢,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不在少數。長此以往,溝通不暢,質疑互生,矛盾四起也必定是比比皆是。
校長合署辦公,溝通無時不在,矛盾及時化解,你知我知大家知。如此一來,校務公開,辦公透明,辦事效率能不高嗎?
三是堵死了告小狀、扯老婆舌子者的渠道,讓那些不能見光者無有用武之地;辦公室從而多了團結和諧,少了雜音,校長們合力治校,豈不樂哉!
四是,互相監督,相互制約,少了送禮送錢的機會和場地,客觀上為廉政教學起到了監督作用,既保護了幹部,又減少了不正之風,摟草打兔子,一箭雙鵰。
舉措好,貴在堅持。物探一分校,不僅制定了好舉措,而且堅持數年,毫不動搖。一滴水能見太陽,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讓我們從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學校領導班子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事實勝於雄辯。當然,這樣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必然會帶出一個好學校,這是必然的,無可爭議的。
好作風為什麼叫好不叫座?
物探一分校的「校長合署辦公」已經實行了多年並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毋庸置疑,對於校長合署辦公這件事,可以說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拍手稱讚的,尤其是學生家長和關注教育發展的老百姓。
但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好的一個舉措仿效者寥寥呢?換句話說,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學習推廣呢?
這就是「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
據作者的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首先是我們有些領導是否已經發現或看到校長合署辦公這一新生事物並認定它是學校作風改革的新舉措;有人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識也是有的。
其次是領導的認識問題。也許在他們看來,事的確是一件好事,但不過只是一件好事而已;它對於當前抓教學質量抓升學率畢竟是太小太小了,丟了西瓜抓芝麻,得不償失嘛!
再說,校長合署辦公,只是一個形式問題,其意義並不會有多大,至少不會改變學校面貌或者提高上級對學校的印象,況且,這件事究竟有多大意義還值得商榷。
還有,或許有個別領導擔心如果普遍號召這樣做,會引起基層領導班子的抵觸和反感。因而,對此視而不見或最多拍拍掌敷衍一下點到為止。
第三,是宣傳力度不夠,或者說,對此根本就沒有宣傳;充其量,某些領導或主管部門只不過是口頭說說而已;並沒有將其列入行風行紀大是大非的作風改革的必要事項而有所作為。
幾點建議
第一,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真總結物探一分校「校長合署辦公」的經驗,必要時可組織校長參觀,並請校領導現場介紹心得體會;
第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建議在自願的基礎上,有步驟地推廣一分校「校長合署辦公」的經驗,讓和諧廉政之花開遍涿州大地;
第三,建議紀檢部門將學校「校長合署辦公」作為學校廉政建設的一項經驗推而廣之。
詩二首
贊王繼臣校長
(一)
青年校長挑大樑,
奮發踔厲是強將。
賡續傳統創新路,
胸懷錦繡萬里長。
(二)
長江後浪推前浪,
一代新人更輝煌。
寄語物探一分校,
英雄譜上續華章。
《今日頭條》涿州三青之聲編輯部
責任編輯:姜水 黃建平
總編:張三清
副總編:姜水 黃建平 徐劍 楊俊英 張秀菊 楊容菡 王懷峰 梁海清 劉鵬舉
編委: 杜長虹 王蘭 葛金曼 劉兢 繩曉健 張煜 朱福來 胡立錚 楊軼宏
顧問:李振寅 潘玉文 劉書堂 鄭桂元 李長青 付中北 索文 劉會軍 馬洪文 馬宏
看此文章可搜《今日頭條》涿州三青之聲即可
2022年10月1日(2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