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一個高中生每天多睡一小時。
陪讀的第一天也是遲到的第一天,就這樣開心地結束了。明天?後天?總不能為了讓她睡飽覺天天遲到。
講真,我內心特別不能接受遲到這個事,而現在,更令人厭惡的是我還要編瞎話請假。
我自己在上學期間是不遲到的那種人,甚至還常常早到。可就事論事,我不是她,她也不是我,拿自己的優勢做比較簡直就是耍流氓。
我成了我討厭的人,我感覺我的身體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一邊嫌棄自己的行為,一邊又樂於見她睡得好學得香。
夜已深,我風風火火了一天,繼續搞著衛生,中途還跑出去買了綠植和鮮花,在我眼裡,最好的軟裝就是有生命力的花花草草,看著它們沐浴陽光雨露,努力的生根發芽,就覺得生活可愛。
快12點了,極困,卻還是睡不著。從1.8米的大床到0.8米的沙發床,從自家的大卧室到睡在小客廳,這些根本困擾不了我,我只是在為明早如何叫醒一個缺覺的高中生而苦惱。
人啊,幹活不累,平衡情緒最累,而我要平衡的不僅僅是我自己的情緒,我要平衡很多人的情緒。
首當其衝是我和孩子的關係,其次還有孩子和老師的關係、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我和家庭其他成員的關係、孩子和家庭的關係等,而這些關係又互為影響。
人的負面情緒就像病毒自帶人傳人的特性,一個處在敏感時期的高中生,隨時都能捕捉到他人情緒的變化,哪怕一句話一個眼神都覺得是對自己責難。
你不幫助她掃清各種關係里充斥著的情緒性對立,她就無法安住於當下,精神都內耗完了,又不夠時間睡覺,哪裡還有力氣搞學習?
陪讀與我而言,是一個由繁到簡的去複雜化的過程。
做飯洗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撐。我需幫助她剔除掉那些精神內耗,剔得越乾淨,生活越輕鬆,學習越有效率。關於學習,始終要追求學習效率,而不是無休止地延長學習時間。
用現在流行的一個詞來說就是「氛圍感」,要製造出一種有利於她學習的氛圍感。給她創設出一個舒適的空間:安靜、乾淨、合理、科學,讓她可以放鬆且專註做好一件事。
思前想後,如果不能遲到,那可不可以早退?或者把花在路上的時間再壓縮壓縮。
我看一樓架空層擺著各式各樣的電動車和自行車,要不然咱也弄一輛,這樣早上至少可以讓孩子多睡10分鐘。
我不願意再為了遲到編瞎話請假,但我真心覺得高中生晚自習下課的時間太晚了,回到家差不多11點了,洗洗刷刷就12點了,6點又要起床,這根本不科學,這根本不合理。
我改變不了規章,但我可以在規則內迂迴。
就這樣,我決定:
第一,節約在路上的時間,買個小電車代步;
第二,節約吃早餐時間,做好後打包帶去學校;
第三,削減晚自習時間,每周找理由請假2次回家補覺。
接下來421天的口號是:我們要躺贏!讓別人去熬夜吧!
想好了這些,我便沉沉睡去。
早晨5點半,準時醒來。從那天起,5點半就植入了我的生物鐘。
做好早餐,叫醒孩子,我發現她的「起床氣」還挺大。
給她下了一碗加雞蛋和肉泥的「偽長沙米粉」,邊吃邊討論了我們接下來的「睡眠改造計劃」。並把計劃告知了家庭其他成員,有異議,但最後都通過微信會議舉手表示了同意。
由於小車車還沒買,打包盒也沒到,所以,我們又遲到了。不過,這次進步真的很大呀,遲到5分鐘。這也反向說明了我們的睡眠改造計劃是可行的。
陪讀的日子裡,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條被放進了沙丁魚群里的鯰魚,為了攪活一潭死水,拚命地遊動。
你領跑,你必然最累,你主導,你就必須捨棄自己當下的利益。我沒有辦法當駱駝,把頭埋在沙漠里,視而不見眼前的危機。我寧願當一條一天到晚游泳的鯰魚。
消減對未來的恐懼,最好的辦法是和當事人以及利益相關的人共同努力,不要總是一個人盲目的戰鬥,得道多助,得到越多的理解,就能獲得更多的幫助。
接下來,一起期待我們的小車車,還有,我要緩解她的起床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