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上985名校,甚至是清華北大的學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顯然,這是一個讓許多高三學生和父母,都感到輾轉反側和夜不能寐的問題。
而一位清華學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倒是認認真真地說了一句大實話:
「高中時我給一些同學講題,講著講著,就知道他不可能考上清華。」
這位同學年紀輕輕就能說出這樣的話,可以說是人間清醒了。
但是我們也知道,那麼多在初高中階段勤奮讀書,最終考上名牌大學的同學,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有著超凡脫俗的天賦和資質。
更有許多來自農村和偏遠城市的清北學霸,他們之所以能夠踏入百年名校的大門,依靠的既不是天賦才智,也不是父母家庭,而是從小到大,十多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
當然,如果缺乏足夠的智商和素質,那麼你就算是再努力、再堅持,也很難在競爭激烈,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的高考篩選中金榜題名,擁有一個讓所有人都羨慕和讚歎的第一學歷。
首先,學習需要專註。
如今的父母和老師,沒有不希望孩子們學好考好的。
對於父母來說,從小到大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往往比花在自己身上都多。
顯然,最終培養出一個能夠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是無數家長心心念念而且孜孜以求的心愿。
而對於老師來說,有更多的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學,既能提高自己班上的平均分和升學率,也能在本校和家族內贏得讓親朋好友都感到羨慕嫉妒恨的尊崇。
但是不管大人們再重視,最終日復一日趴在書桌前熬夜苦讀的,還是孩子。
而且真正成績好的學生,你會發現他在平時聽課和預習複習的時候,總是表現得異常專註:
聽課,就逐字逐句地將老師教授的課堂內容聽會搞懂;
複習,就把重點題型和易錯題型翻來覆去地熟悉和掌握。
也只有像這樣心無旁騖地專註學習,你才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透徹理解知識點,並且站在更高的視角和思維高度,來審視和面對自己的學業前途。
其次,複習需要計劃。
學習,是一項需要日積月累和長期沉澱的素質能力。
也就是說,同學們的努力和苦功要放在平時,而且最需要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地付出,才能夠在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一年中,對整個中小學階段的知識、理論和學科,進行一次事無巨細的梳理。
但若是你在高中學習和高三複習中欠缺計劃性,不管學習哪門課,在哪個複習階段都是憑著一腔熱情和興趣去學習。
就算你能在一兩門課程和考試中,取得相對不錯的成績,但是到了高三這一年,你在知識點、辭彙量和理解力方面的短板,就會因為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的複習,在備考中暴露無遺。
正確的做法是:
至少在高三複習中,同學們應該理性而細緻地做好自己複習的月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
其中的月計劃,可以按照高考前三輪複習、模擬考和測驗成績的節奏來調整。一般來說,高三第一學期為第一輪複習,寒假和第二學期開學後的前兩個月為第二輪複習,而臨考前的一個多月時間為第三輪「查漏補缺」的時間。
至於周計劃,應該以背單詞、抓課本和做習題為重點,最好是每天早起五分鐘,制定好當天的日計劃,在執行完畢後,臨睡前抽出幾分鐘來回顧、思考和調整第二天的日計劃。
至此,我們既有著重全盤考慮的月計劃,又有精確到每周、每天和每小時的周計劃與日計劃,這樣充分利用好高三一年的有效備考時間,才能取得最明顯和最高效的提分效果。
最後,備考需要心態。
因為我們備戰高考和努力複習,不是為了簡單去迎合與滿足父母老師的心愿和執念,而是為了尋求自我人生的價值意義,在持之以恆和心無旁騖的高三複習中,日復一日地超越自己和實現自我。
況且,通過高考的篩選功能,我們可以去自己理想的高校、城市和環境里生活。
試問人生中,還有比高考更加公平和慎重的考試嗎?畢竟在一生中,我們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才能真正決定自己的住所、家庭、事業和幸福。
總之,天賦和家庭,肯定會對備戰高考有影響,但相比個人的努力、習慣和堅持來說,並不多。
而只有在學習中更有專註力和計劃性的學生,才更有可能考上清華和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