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術規範教育,華南師大舉辦「研究生涯第一課」講座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圖/活動方提供

9月29日,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舉辦了「研究生涯第一課:論文閱讀寫作與學術規範」專場講座。講座旨在幫助研究生培養科研思維,提高文獻檢索、閱讀與寫作能力,加強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意識。講座在華師研究生院舉行,並以直播方式線上同步開展,共2400餘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中山大學梁玉成教授華師研究生做了題為《研究生科研思維培養》的報告。

他認為,研究生科研專業訓練、專業思維培養非常重要,科研創新往往來源於對社會實踐和學術發展的思考。在報告中,他通過多個案例向同學們展示了「感覺、直覺、傳聞甚至數據往往是不可靠的」,只有了解表象或數據的生產過程,才有可能找出真相。

梁玉成認為,社會科學研究應該用好數據驅動策略,並以文本數據、圖像數據為例進行闡釋。梁玉成建議,研究生科研創新要有跨學科的思維和思考,也鼓勵同學們多實踐、多嘗試、多實幹,不要受阻於想像中的恐懼。報告結束後,梁玉成逐一解答了與會同學關於「元問題」、研究生生涯規劃等提問,並再次鼓勵同學們多思考、多提問。

中山大學梁玉成教授

中國知網·知網研學事業部高玲玲經理做了題為《論文閱讀寫作與學術規範》的報告。

在報告中,她圍繞學術資源檢索、文獻閱讀、論文寫作、文獻管理工具的使用等內容做了詳細介紹,並重點講解了學術不端行為界定,強調遵守學術規範的重要性,倡導負責任的科研行為。她認為,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加強學術規範教育是研究生科研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知網·知網研學高玲玲經理

華師研究生院王健老師強調,研究生培養質量始終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學術規範與學術道德教育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內容。

他說,學校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研究生學術規範教育,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格把關論文質量。「希望通過本次講座,持續加強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端正學術態度,夯實學術基礎,規範論文寫作,提升論文質量,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守住學術研究的底線。」

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王健老師

本次講座由中國知網協助華南師範大學共同舉辦。

知網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助力高校加強研究生學術規範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養,中國知網·知網研學自2019年開始舉辦「研究生涯第一課」全國高校巡講活動,目前已經在全國高校舉辦近千場,參與人次超30萬。本次華南師範大學專場講座也是2022年「研究生涯第一課」全國高校巡講活動的首場,後續還將在其他高校陸續舉辦。(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