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省杭州求知小學一位6年級的老師發現,班裡的孩子們開始看言情小說了,作為一名有著14年教齡的資深班主任,這位老師也表示,這是第一次碰到此類情況。這位老師表示,以前也有個別學生會看青春小說,但現在卻成了「小氣候」。而此事一經報道,也隨即衝上了熱搜榜第一位,可見大眾對此種現象的關注度。
確實,一提到言情小說,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就會顯得很審慎甚至很緊張,特別是面對小學階段的孩子時,這種表現尤為突出。不過,作為「過來人」,筆者也想問大眾一句:6年級的小學生看言情小說,應該被阻止嗎?
宜疏不宜堵。關鍵是要明確孩子看什麼、怎麼看、什麼時候看以及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盲目阻止一個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看言情小說,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管,但有度;許,但不縱。如是,或更為合理。
圖源:小時新聞客戶端
如上所言,6年級的小學生即將步入青春期,情竇初開的他們對愛情有著真摯而淳樸的嚮往和憧憬,這是很令人開心的一件事。有些時候如果一味的阻止,表現的過度敏感,反而會把正常的愛情觀和異性關係特殊化,讓懵懂的孩子們,對各種關係的認知和實踐,產生錯誤的理解。更何況,步入青春期後,「叛逆」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典型表現,如果在情感觀上不能正確進行引導,必定會加劇孩子的「叛逆」程度。
其實,優秀的言情小說可以萌芽一個人對文字的喜歡和嚮往。國內的言情小說包括張小嫻、張愛玲的作品,含蓄內斂且富有思想;又比如國外的名著《簡愛》、《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文藝造詣極高。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良好情操。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三觀正慢慢形成,看言情小說或許是孩子成長的標誌之一,說明他們想要成為大人,對世界有著極大的探索欲。
所以筆者覺得,面對這種「小氣候」,家長和老師可以嘗試著自己也多多了解孩子們在看的是哪些言情小說,並多和孩子交流。現在的孩子,獲取閱讀內容的途徑較以往更多,特別是網路上,電子書籍內容頗為繁雜。與其讓他們偷偷摸摸亂看一通,還不如家長和老師主動介入,敞開話題,推薦一些文筆好、三觀正且適合孩子讀的言情書籍。同時,家長和老師也要和孩子們約法三章,比如,作為成績進步的獎勵或是規定時間的閱讀……讓他們知道成為大人的前提是擁有真才實學。
另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如果家長和老師將一些思想意識強行灌輸於他們,強制孩子放棄自己當下喜歡的東西,就會適得其反。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需要正確且理性的引導孩子去了解正確的愛情觀,亦或是告訴他們你對於愛情的看法,去給他們講述父母當年的愛情故事,一起去探討小說當中的戀愛和現實當中戀愛是有什麼樣的區別,聽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和真實想法。這能讓孩子們在未來面對感情問題時,有相對正確的處理思維。家長和老師也能與以此為媒介,與孩子們拉近關係,縮小代溝。
最後,還是要跟出版單位和市場監管部門說一句,在言情類書籍出版過程中,請一定把好關、守好門,因為這些書籍肯定會流入到青少年群體中。
總而言之,筆者覺得,言情小說可以看,關鍵不僅在於家庭的關愛和學校的教育,還有出版社的把關和書店銷售時的引導,當每一扇門都能開合有度,保護的不光是孩子,更是整個社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