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初,班上的語文老師就向學生家長推薦了適合五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我數了一下,一共大約十幾本書的樣子,在正常情況下,差不多一個學期可以看完。
從中可以看出老師對學生閱讀的重視。一個問題來了,如果只是讓學生讀這些書夠嗎?答案顯然是不夠的,在我看來,老師因為要考慮到班上學生的平均閱讀水平,所推薦的書目只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閱讀要求,這種要求是無法滿足有更高閱讀和寫作要求的學生。
寫作難似乎已經是孩子普遍性存在的問題,以前就經常有家長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的書,但還是寫不好作文?
從家長的疑問中,我們其實能發現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一是家長認為孩子讀了很多的書,可到底多到什麼樣的程度,卻不得而知;二是孩子讀了那麼多的書,其中有多少比重屬於經典優秀讀物,對家長而言也是一本糊塗賬;三是孩子採取的是怎麼樣的讀書法,很多家長並不知曉。
如果對以上這些問題存在某種認識上的誤區,我們是很難得出客觀結論的。舉例來說,孩子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但讀的是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口水書」或質量低劣的漫畫書,這樣的書即使讀得再多,對孩子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是無濟於事的,反而拉低了孩子的閱讀品味。
事實上,那些寫作水平高的孩子,一定是閱讀了大量高品位的書籍;但讀了很多「書」的孩子,並不一定就能寫好作文。
至於孩子讀了很多的書,但還是寫不好作文,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01 孩子讀錯了書
很多孩子寫作水平不高,首先和他們讀錯了書有很大的關係。
並不是只要是書,讀了就一定能讓人受益,如果在書的內容質量上沒有把好關,甚至可能書讀得越多,帶來的壞處就越大。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捧著書在埋頭讀的時候,先別急著高興,要看看孩子到底是在讀什麼書。如果發現孩子讀的是品位低下的書籍,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去加以引導。
為孩子合理選書很關鍵,是一個「技術」活:第一,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第二,家長要為孩子量身定製出閱讀書單,這個書單一方面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可以參考閱讀專家們推薦的閱讀書目。
根據自己多年的閱讀指導經驗來看,我發現,在孩子的閱讀書目中,經典優秀的讀物應該要佔據一定的比重。
毫無疑問,讀書如果不是以消遣時間為目的,那麼,我們就要讓孩子多讀經典優秀讀物,這些歷經時間考驗而沉澱下來的好書,其文學藝術價值是那些市場熱銷的快餐非經典讀物所不能相比的。
孩子在語言學習的起始階段,就通過閱讀經典優秀讀物的方式,來接受語言大師、名家大師的典範作品的熏陶,這對滋養孩子的身心,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開拓孩子的視野、奠定孩子的人生格局等,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受益終生。
從小閱讀經典讀物的孩子,往往善於引經據典,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下面分享一位小學四年級女生寫的連載小說中的部分截圖,我們不難看出該女生的寫作功底不俗,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是無法寫出這些文字的。
片段1
家長在為孩子選書的時候,要遵循這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營養」要均衡,各種類型的讀物如文學、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等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讀一讀;二是在每個階段中的讀書要有重點、有步驟。
片段2
教育實踐證明,家長越早引導孩子閱讀,就越能把孩子引到正確的閱讀方向上。如果等到孩子閱讀品味和層次已經定型了,家長才想到去引導孩子,效果往往不理想。
片段3
02 讀書沒有進入「心流」的狀態,讓讀書效果大打折扣
現在有不少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因此,學校老師會經常鼓勵孩子閱讀,各種閱讀打卡的活動開展得不亦樂乎,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孩子所謂的「讀書」和「閱讀打卡」,還只是停留在為了完成老師的閱讀任務而已,至於有沒有真正讀進去、讀到痴迷的程度,都要打上一個大問號。
片段4
只有進入「心流」狀態的讀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這種狀態下的讀書效果是最大的,能把閱讀的內容幾乎都刻印在腦海里,並且長時間都不會忘記;還能大量吸收作者的寫作手法,形成類似名家名篇那樣的語感。
片段5
但要進入「心流」狀態,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都頗具挑戰性。為實現這一目的,建議家長從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出發,孩子一旦有了閱讀興趣,就很容易進入到理想的「心流」狀態。
03 只是單純地讓孩子掌握寫作方法,缺少長期的、大量的閱讀積累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只要掌握了寫作技巧和方法,就能寫出一手好作文,我們從網上熱賣的各種「寫作秘籍」就能看出這種觀念是多麼地「深入人心」。但實際上,閱讀積累的數量和質量的才是真正影響孩子寫作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常年上作文補習班,已經連續上了三年了,作文補習班老師教給他各種寫作方法,但孩子的寫作水平還是非常低下。其原因就在於,這個孩子對閱讀不感興趣,很少讀書,這也意味著他即使學會了老師教的寫作方法,但由於沒有多少的閱讀積累,肚子里空空如也,導致在寫作時捉襟見肘,只能擠出乾巴巴的文字。
所以,只是單純讓孩子掌握寫作方法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鼓勵孩子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高品質的閱讀積累上。
04 缺少勤於「練筆」
很多孩子看書不少,但他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任務之外,很少有人會主動額外去「練筆」。這種做法其實等同於在「紙上談兵」,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我們應該要大力鼓勵和支持孩子去勤於「練筆」。孩子不愛「練筆」,父母就多加以鼓勵;孩子想「練筆」,父母就多給予支持。總之,為孩子創設一個沒有任何約束的創作空間。
前面所提到的「練筆」是一種廣義上的寫作概念,並不僅僅是在紙上寫出一篇文章,它既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言語表達;它既可以是洋洋洒洒的千言,也可以是三五句的即興表達,形式和載體可以多樣化。
但讓孩子動手練筆,並不是家長簡單地給他們下達一個任務就了事。孩子如果缺乏練筆的興趣,是寫不好文章的。家長要想辦法調動起孩子練筆的興趣,而不是讓孩子產生完成寫作任務的感覺。
我們可以讓孩子先從他最感興趣的事情寫起,慢慢地,等到孩子有了寫作的興趣,就可以鼓勵孩子嘗試更多主題內容的創作。
當然,這裡的練筆不見得非要一筆一划地在紙上寫出來,為了提高創作效率,我們可以讓孩子嘗試利用電腦輸入文字或是用錄音轉換文字這兩種方法。
結語
「閱讀」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厚積薄發」的學習行為,它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在這方面有更多的耐心和鼓勵。
家長的從容等待和科學引導,一定能換來孩子最後在閱讀寫作領域上的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