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為什麼會「跑路」?

從2018年開始,培訓機構「跑路」的現象開始逐年增加,愈演愈烈,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一方面培訓機構負責人傾家蕩產,另外一方面家長退費無門,自認倒霉。

這種現象司空見慣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培訓機構選擇「跑路」?原因有以下幾種(「跑路」是一種或多種因素的組合):

1、受新冠疫情影響,培訓機構不能正常開門,收入銳減。

2、培訓機構兩個最重要的成本,即房租和人工成本(占收入60%之多),逐年增加。

3、培訓機構內部管理混亂,招生能力弱,收入難以負擔支出。

4、教師離職頻繁,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口碑急劇下降,出現部分學生退費。

5、負責人盲目擴張,增開多家校區或增加其他培訓類別。

6、負責人沒有正確理解培訓機構收入是「預付費業務」,將學費用於其他投資,導致後期無法持續投入,形成惡性循環,開始瘋狂營銷。

7、負責人過於急功近利,殊不知教育那裡是一個賺快錢的行當,加之原始投資無法收回。

8、2018年之後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培訓機構雨後春筍般出現,進入「紅海」,營銷成本增加。

9、負責人無教學經驗和學術背景,時間越長,自然就失去行業核心競爭力。

10、看似門檻較低,實際是複雜程度很高的行業,起初卻吸引了一批投資能力相對較弱的投資人。

大門緊鎖,人去樓空

培訓機構「跑路」,這幾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面對培訓機構「跑路」,大多數家長是無奈的、是憤怒的,很少有家長能拿回自己剩餘的學費。同樣,面對培訓機構負責人的公開信和哭訴,家長也很難理解,畢竟交的學費是自己的血汗錢。

「跑路」本質是一個惡意行為,衝破了道德底線。不管培訓機構負責人是傾家蕩產還是血本無歸,都不會被整個社會同情和憐憫。作為家長的我們,在給孩子選擇培訓機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儘可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選擇培訓機構(供參考,沒有絕對):

1、證照是否齊全(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教師是否都有教師資格證。

2、培訓機構開業年限(3年以上),教師從業年限(2年以上),現有存生數量。

3、培訓機構負責人是否以教學為主(最好是學術出身,有教學背景)。

4、營銷套路五花八門,銷售顧問天天追單,釋放各種優惠政策(贈送玩具、學習資料和學慣用具等),學費價格不統一,隨意贈送課時。

5、口碑價值,諮詢在讀學生家長,了解培訓機構的方方面面,尤其關注教學效果。

6、通過試聽課來判斷機構的專業性,對比2—3家同類機構,從中優選。

7、了解培訓機構是否有拖欠房租和員工工資的現象存在。

8、盡量選擇小課時包報名,別貪圖便宜報大課時包(多報課時,課時單價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