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題萬里——腦洞大開敘述方法

這幾天我看完了劉楊《學會寫作》這本書。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自認為這是一本很好的寫作工具書,其寫作手法分析的透徹易懂。適合喜歡寫作但對寫作有障礙的同學閱讀和學習。

現摘抄一節《腦動大開敘述方法》如下:


一、讓敘述更有趣

腦洞大開式敘事方法,卻是可以通過短期練習培養的一種寫作技能。尤其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因為經常接觸新媒體,願意看也願意寫這種腦洞大開的文章。

但腦洞大開不代表可以瞎說胡說。寫作不管怎麼變,核心的原則不會變,就像這一章開篇說的,寫作就是把事情講清楚。

腦洞大開呈現出的可能是無厘頭的形式,但在這背後,需要有比平鋪直敘更複雜的設計,也需要有更強的腦洞,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匯總到一起,實現服務結論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我們要做一個課程的招生宣傳,課程內容是講解《孝經》。

《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也是儒家的倫理著作,裡面有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

課程宣傳自然就是介紹課程內容、學習這個課程的意義、授課老師、上課時間和收費這些,但很明顯,如果只是這樣介紹,人們肯定不買賬,因為這個課聽起來就很枯燥,滿是教條和之乎者也這種讓現在的年輕人頭痛的東西。

在寫課程宣傳的時候,我們就用了腦洞大開的敘事方法。

首先,因為《孝經》這個名字本身不吸引人,我們換了一個標題,叫作《如何通過一本不到2000字的書走上人生巔峰?》。

不到2000字的書自然就是指《孝經》,走上人生巔峰是現代年輕人常用的辭彙,如何走上人生巔峰這種問句也吊起了人們的胃口,吸引人想一探究竟。

在文章開篇,不說《孝經》,先講了一個故事,這也算腦洞大開的一種方式,就是先講一個看起來跟敘述主題不太相關的東西,迂迴地往前推進。

漢文帝時,有一位名醫叫作淳于意。

淳于意醫術高超,行醫多年,救治了許多病人。

淳于意治病有一個特點,就是立志為貧苦百姓服務終生,遇到困難戶和五保戶,診費什麼的直接免掉,堪稱中國好醫生,差一點就感動中國了。

……

後來,淳于意得罪了權貴,要被殺頭。女兒緹縈捨身救父。

「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罪,俾得自新。」

漢文帝把淳于意放了,私下裡拉住他偷偷問道:

「哎呀愛卿,你看咱都是當爹的,雖然我的都是兒子,你的都是閨女,可是你這閨女啊,教育得可真好,孝順,懂事!你是怎麼教育的,傳授傳授經驗唄。」

淳于意想了想,連忙跪下:「陛下,臣確有方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漢文帝:「愛卿請起,今日你我不是君臣,就是兩位父親,但說無妨!」漢文帝揮揮手,示意兩側人等退下。

淳于意環顧四周,清清嗓子,低聲說:「《孝經》。」

從緹縈救父到引出《孝經》,這個跨度不可謂不大,關鍵是作者還在對話和人物的心理活動中添油加醋,腦洞大開地使用了很多現代人的思維和語言。


二、面對更聰明的讀者

像上面這樣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一個汽車廣告,不講汽車性能,非要講唐僧取經;一個化妝品廣告,不講功效和品牌,非要講《紅樓夢》,這都是腦洞大開的敘事方式。

有一個說法,說現在的讀者更聰明了,過去要100%、120%地介紹產品才能起到說服的作用,現在只要10%就好,最後點到為止即可,一樣能讓別人明白你的意思,而且效果更好。

比如,上面宣傳《孝經》的例子。全文花了一多半的篇幅講緹縈救父的故事,只在文章結尾提到《孝經》。

不過這還不算完,腦洞大開造成了「跑題」的效果,最後還需要再回到文章主旨上來。

像上面宣傳《孝經》的例子,引出這本書後,如果還只是講修身養性、君子的德行,可能很多人還是不接受。於是,作者再次腦洞大開,把《孝經》套用到了現代生活的場景中。

《孝經》總共有18章,1900多字,每篇篇幅短小,字字珠璣,不僅適合兒童學習語文打基礎,也適合熱愛傳統文化的成年人,還適合追求內心平靜的老年人。

學習了《孝經》,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語文成績了。

如果命題作文寫《我的媽媽》,答應我,再也不要寫「百善孝為先」之類的陳詞濫調了,好嗎?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作文分立馬UP。

……

面對更聰明的讀者,作者並沒有直接介紹這本書,而是聯繫到語文考試成績、命題作文、作文分等現代人關心的話題。

如此腦洞大開,自然能吸引年輕讀者的興趣。

以上這個例子,說明如何腦洞大開地敘述一件事。

腦洞大開有時候像是跑題萬里,看起來東拉西扯講了很多不相關的東西,但其實每個敘述都跟主題相關,只是作者有意隱藏了材料間的邏輯,讓讀者一直帶著一種好奇,想看看到底葫蘆里賣的什麼葯。直到最後揭示謎底,哦,原來如此,讀者再回想起前面的鋪墊,可能會會心一笑,而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不知不覺就走進了作者設置的文字「圈套」。

腦洞大開式敘述不只在寫廣告文案上有用,任何一種文體,如果需要製造一些跳躍,或者為了吸引讀者注意力,都可以使用這種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腦洞大開不是說幾句俏皮話、插入幾張圖片,或者加幾句網路流行語就行了,這種「形式上的腦洞」只會讓人摸不著頭腦,真正的腦洞大開應該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腦洞敘述的內容要形成內在邏輯性,就像上面宣傳《孝經》的例子,緹縈自己很孝順,願意捨身救父,所以她的父親才有機會說是因為他用了這本書教育孩子。

而且《孝經》中的一些理念,現代人的確很需要,除了應付考試,也可以幫助自己教育孩子,自我約束,這本身也呼應了標題——靠一本不足2000字的書走上人生巔峰。


三、開腦洞練習

很多人覺得自己腦洞不夠大,也沒有想像力,是不是就不能掌握這種方法呢?腦洞大開式敘述方法要如何練習呢?

在教學中,我們摸索出一套方法來練習思維的發散能力,這種方法叫作故事接龍法。故事接龍很簡單,就是順著某個固定的開頭,把故事寫完整。故事的開頭會設置時間、地點、人物,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線索,練習者需要增加人物、編造故事、設置衝突,直至最後結尾。

以「抽煙的Marry」這個開頭來看看不同的學員如何進行故事接龍:

故事開頭:

午夜,街燈、穿梭的汽車和霧氣籠罩的街道。這是11月底的一天,她又是最晚離開公司的那一個。風很大,北方冬天的大風,直接透過圍脖灌進脖子里。她覺得冷,但更覺得無聊,於是從包里掏出一根香煙,背過身,點燃了。這時候,背後有個聲音喊她:「Marry,真的是你啊。」

這個開頭之後,每個人獨立完成一篇文章。限於本書的篇幅,僅摘錄個別同學的部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