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講到現代教育是工業時期的產物,這種一個老師在講台上面講,所有人在下面聽,還要經過相同的選拔至今已經發展100多年了。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極大的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把人類幾千年創造的知識用高度濃縮、集約化的方式傳授給未成年人。缺點也顯而易見:這些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並不是我們在社會中保持競爭力的最主要的內容,或者說在學校里學的東西遠遠不夠讓我們在社會中保持競爭力。有多少人在工作後發現和自己學的專業沒有關係?有多少人工作後發現收入的高低和過去的成績沒有關係?
討論還有哪些需要補充,首先要看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有很多種,怎麼過好這一生這麼高深的問題我們先不討論,主流的需求還是為了以後的工作,教育是社會化分工的產物,是為了更好的在細分領域做好工作。
讓我們工作後保持競爭力是這些能力:反應力;親和力;樂觀力;目標發現力;持續學習力;語境理解力;專業構築力;人脈開拓力;委任力;商談力;傳授力;協調力。
學習的基本原則是:積極反應原則(積極的學習狀態);小步子原則;及時反饋原則;自定步調原則(自我學習路徑)。
對於成年人的學習可以是多元化的,多渠道的,自我檢測哪像能力弱可以對應的訓練某項能力。對於還在學習的學生來說,畢竟還要經歷統一的中高考,力求獲取一個更好的就業機會,那麼就繞不開分數的問題,學歷的問題。
對於還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現在雙減政策下,家長們應該關注兩部分問題,一部分是繞不開的分數問題,如果讓孩子學好文化課就需要更加清楚各科之間都在學什麼,學好不同學科所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學習能力和方法,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學好一門學科。
而另一方面就應該關注各項能力對學習分數的幫助了。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學神的天賦有沒有辦法後天訓練?學霸的學習興趣能不能後天養成?隔壁家小明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不能學會?
這麼多奇奇怪怪的需求,就是工業化流水線式的現代教育所不足的地方,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因此各種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可是矛盾的是商機的產生是生意,生意的本質是規模和利潤,規模又是工業化流水線式的模式,因此這類商機開始用標準化的內容去吹噓個性化的效果,大肆收割「智商稅」,這和保健品行業很像,本質來說,保健品不是藥品,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五穀雜糧和專項藥品,但是如果家庭條件好,想生活的精緻一點,吃點保健品倒也無可厚非。保健品抓住人們延年益壽,渴望長命百歲的願景,誇大保健品的價值,就快吹成神葯了,即使這樣商家還嫌不夠,不僅宣傳能包治百病,還能世代經營,發家致富,把本就是一個沒有性價比的補充類產品,吹噓成了必需品,把市場膨脹的無限大,最後就被收拾了。
因此在現代化教育的當下,最應該補充的是清楚自身的需求,做好自己的人生學業規劃,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特長,有針對性的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路徑。
有需要中小學學習資料的家長可以私信我,歡迎一起討論學習規劃和方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