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考上、包考過……這是不少培訓機構做廣告時喜歡用的話語,但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利用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等內容,屬於廣告違法。近日,廣州五家教育培訓機構因發布違法廣告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
廣州市明師教育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海報和宣傳冊發布教育培訓廣告,含有對升學、通過考試,對教育、培訓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以及利用受益者的名義、形象作證明內容,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對其作出行政處罰,處罰款6.58萬元。
廣東明世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其網站發布教育培訓廣告,含有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等內容,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並罰款12萬元。
廣州聘大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教育培訓廣告,含有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利用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等內容,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沒款22.92萬元。
廣州市番禺區新環球教育培訓中心在經營場所和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教育培訓廣告,含有其師資能力經驗的數據,以及利用受益者的名義、形象作證明,相關數據、統計資料和調查結果均為無法驗證的虛構內容,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並罰款3.08萬元。
廣西背背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經營場所內發布教育培訓廣告,含有教育培訓的服務質量表示不準確的內容,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發布廣告,並罰款0.5萬元。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