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25高招志願填報將於今天(4日)正式結束。今年的專科類高招情況仍舊引人注目:專科類院校呈現「大擴容」態勢,展現專科人才培養的強大潛力與旺盛活力。此外,職業本科院校持續「上新」、協同培養模式院校調整、前沿技術相關專業新增……今年的專科批高招情況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體現專科教育怎樣的發展前景?
專科招生「擴容」,新增專業聚焦前沿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高校在粵專科批次招生計劃相比2024年增加了約3.8萬人,其中公辦院校擴招約1.35萬人,民辦院校擴招約2.4萬人。
據了解,今年專科院校總體擴招明顯。普通類(物理)擴招人數較多的是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擴招2958人,新增6個緊跟產業發展需求專業;普通類(歷史)擴招較多的則是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今年增加1772人。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今年夏季招生計劃在粵擴招3614人,錄取機會大幅增加;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今年省內招生計劃2993個,比去年增加748個。
不僅是招生人數增加,今年各院校的新增專業也呈現出人才培養的實踐性與創新性。今年是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招生的第二年,新增雲計算技術應用、新能源汽車技術等11個招生專業,夏季高考計劃擴招530人;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擴招1363人,新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數字媒體技術等6個專業,聚集新興產業和前沿科技領域,打通學生髮展多元路徑。校企聯合培養也是專科培養的一大熱點,各院校致力於推進產教融合,助力專業知識落地實踐。私立華聯學院開設計算機網路技術、雲計算技術運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5個校企聯合培養專業,在粵招收109人。
職業本科「上新」,複合型人才需求旺盛
雖然職業本科在本科批招生,但由於其職教屬性,我們一併放在專科批介紹。據悉,今年教育部同意新設置23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其中21所新設職本都由單一高職專科獨立升格而來。其中,有15所為「雙高」院校。截至目前,全國已獲教育部批准(或公示)的職業本科院校已達87所。可見,職業本科正不斷升溫,「關鍵技能+本科學歷」的優勢實現了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的雙向奔赴,為考生開拓更加全面的發展空間,成為值得一試的選擇。
經教育部批准,今年廣東省有廣州職業技術大學、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還有順德職業技術大學這三所公辦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作為新成員,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首批設置軟體工程技術、現代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5個職業本科專業,在粵招收本科批·物理類300人;廣州職業技術大學設置智能製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智能建造工程等6個職業本科專業,在粵招收本科批470人;順德職業技術大學首批設置工業互聯網技術、機器人技術等6個職業本科專業,擬招生本科批共300人。可見,三所大學的職業本科專業設置均聚焦高端科技產業和學校優勢專業,適應了粵港澳大灣區快速推進尖端產業發展和職業人才培養的時代大勢。
此外,北京科技職業大學成為北京市首所市屬職業本科大學,在粵招生專業為汽車工程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合成生物技術專業,各招物理類3人。江蘇也新設立蘇州職業技術大學、揚州職業技術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大學3所公辦本科高校,其中蘇州職業技術大學在粵招生,無人機應用技術、網路新聞與傳播專業分別招收物理類3人、2人。
協同育人院校有新變,科技類專業佔大頭
在「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方面,今年共有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順德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等13所高校停止三二分段招生,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所院校加入招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各院校三二分段總招生人數較去年有所減少,而部分院校仍保持招生大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首次加入三二分段招生,與深圳技術大學合作,設有現代物流管理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共招80人。在「公辦專科+公辦本科」組合中,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是今年三二分段招生人數較多的高職院校,共招305人,與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韓山師範學院、惠州學院、嶺南師範學院合作。在「公辦本科+211」強強組合中,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與華南師範大學合作開設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師範)專業,招收物理類22人,較去年增加14人,暫停招收歷史類考生。
在「四年制本科協同育人」方面,廣東今年「4+0」培養模式共4所院校參與招生,其中普通類(歷史)僅韓山師範學院招生,在粵招生25人。普通類(物理)共有3校參與招生,在粵計劃數最多的專業是韶關學院與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招80人。音樂類僅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招生,計劃數20人。而「2+2」培養模式共有3所院校招生,計劃數最多的是嶺南師範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3個專業共招130人。韓山師範學院新增美術類招生,與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合作培養,專業為產品設計,計劃數50人。
文|記者 孫唯 實習生 陳欣悅 胡倩
圖|新華社資料圖(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