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2025年05月28日13:20:15 教育 4569
(李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本文系李彬為《大學該怎麼讀:給大學生的75封回信(增訂本)》所作序言,刊發於《大學生》2025年第5期)

大學4年看似漫長,其實只有1461天,按每天學習10 小時測算,總共14610小時。假如半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182.5天、1825個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八分之一;假如一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365天、3650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四分之一。

開學典禮就是發令槍。是採用站立式起跑還是採用蹲踞式起跑,是立即起跑、延遲起跑還是在起跑線附近悠閑地溜達,老師和家長不能替你們做主,必須由你們自己作出選擇。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你們今天所作的選擇,將會影響你們的前途和命運,因為起跑狀態是生命經歷的重要構成因素!

——摘自《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南振中,1964年7月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同年8月到新華通訊社從事新聞工作,先後擔任新華社山東分社文教記者、農村記者,新華社山東分社副社長、社長。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擔任新華社總編輯。


從20世紀90年代起,先後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聘為兼職教授。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擔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1984年11月被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評選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1991年11月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頒發的首屆「范長江新聞獎」。「范長江新聞獎」評委會的評語是:「在中國農村改革的巨變中,南振中經常深入到貧窮的魯西北地區和沂蒙山區蹲點調查,同農村幹部群眾一起探索和總結擺脫貧困的經驗,采寫了大批謳歌農村改革、反映農村變化的新聞通訊。他采寫的有關農村的報道,題材新穎,有思想深度。」他采編的新聞作品、撰寫的新聞學論文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


南振中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我怎樣學習當記者》《記者的眼睛》《記者的思考》《南振中作品選》《記者的發現力》《記者的戰略眼光》《與年輕記者談成才》《親歷中國民主立法》《學習點亮人生》和五卷本的《南振中文集》。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作為新中國一代名記者,南振中同范敬宜、郭超人、段連城、艾豐等並肩而立。三十年來,范長江新聞獎已經評選18屆,近兩百位獲獎者各領風騷,而1991年第一屆最令人難忘。這屆評選時,幾輪投票都難產第10位,於是第一屆成了絕無僅有的只9人獲獎的一屆。這9位獲獎者中,就包括南振中。

2010年,清華大學新聞學院首任院長范敬宜遽歸道山,我曾期盼南振中能夠成為繼任者。遺憾的是,他只接受母校鄭州大學的邀請:「如果不是母校,我哪裡也不會去的!」於是,南振中於2013年就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在我心目中,南振中與范敬宜無論立德立功,還是為人為學,都如雙峰並峙。他們先在新聞戰線建功立業,退役後又轉戰新聞教育,同樣功績卓著。他們不僅「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而且學養深厚、學識淵博,更致力於培養新聞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范敬宜把「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確立為清華新聞的辦學宗旨,南振中把穆青名言「勿忘人民」作為鄭大新聞教育的座右銘,並且鐫刻在石碑上,立於學院前。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南振中到任院長的第一件事,就體現了人民記者的作風——「深入實際,不尚空談」。他風塵僕僕一下車,首先展開廣泛的、深入的、細緻的調查研究,悉心聽取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老中青教師的意見。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召開了17次師生座談會。然後利用2015年寒假和春節,針對調查研究中師生反映的種種困惑以及大學教育問題,經過分析、提煉、思考而寫出《大學該怎麼讀——給大學生的75封回信》一書,當年由新華出版社付梓,十年後又有這部增訂本。

書當快意讀易盡。我第一時間拜讀了本書第一版,如同拜讀范院長惠贈的《敬宜筆記》,一氣讀完,意猶未盡。由於自己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對於好書,總是沒有耐心細嚼慢咽,恨不得一氣看到「再見」,否則「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一書也是如此。

這部書談大學、談讀書、談人生、談新聞,取精用弘,舉重若輕,娓娓道來的字裡行間,熔鑄了南老師平生做人做事做文章的精華,也可謂「兩個結合」的一部典範,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也是范敬宜念念不忘的要義,又蘊含著中華文明及其立德、樹人的寶藏,讓人不禁想起《禮記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這部古典名著及其哲理千百年來靜水流深,滋潤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心田。《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又賦予大學之道以現代中國的清新氣象,以及一位新聞大家和文化人的家國情懷與閱歷學識,知人論世,清通簡要,寓大道之行於平易近人,看似尋常卻奇崛,既是大學生的入門書,也是有志者的教科書,對涉世未深的青年學子來說,更是求學問道的指南。或者說讀《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如讀經典,不指望「揚名立萬」,但可望立身正道,俯仰自得。

正因如此,2023年「新華薦書青春書單」(第一季)評選十部佳作,《大學該怎麼讀》名列其中,還有清華才俊夏瑩的《青年馬克思是怎樣煉成的?》,北大講席教授陳晉的《讀書有法:毛澤東的讀書故事》等。夏瑩的「馬克思」、陳晉的「毛澤東」,我也是一氣讀完。趁此機會,把《大學該怎麼讀》介紹給清華研究生工作部部長梁君健教授,他不僅把此書列為研究生的建議閱讀書目,而且熱心地多方推薦。

2018年,《南振中文集》在清華大學出版社付梓,由於我曾介入文集的前期策劃,南老師便「請君入甕」,責我為其《我怎樣學習當記者(增訂本)》撰寫一篇書序。下面是那篇拙文結語,也可作為本篇的讀後感:

香港城市大學原校長張信剛,年輕時在美國讀研究生,一次出席名家雲集的研討會,同他合作的資深教授讓他主講。不得已,他先用了一個中文諺語江邊賣水」,用英文一翻譯,得到一片會心讚賞。此時,我的心情也同當年張信剛一樣,不管怎樣用心用力,都像江邊賣水。如果說南振中是新聞界靜水流深的大江大河,那麼我只能取一瓢飲。南老師美意將拙文置於書前,而我知道其實是一點學習心得與雜感,既不敢冒稱評價,更不敢自視書序,謹以此就教於作者與方家。(《學南振中,當好記者》)


《大學生》雜誌刊發: 大學之道 清通簡要——讀南振中《大學該怎麼讀(增訂本)》 - 天天要聞

者: 李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文章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鍾鑫
監製:宋明晏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中南民大為畢業生開放4天跳蚤市場,圖書、零食、漢服應有盡有,學生:賣了幾十個手串 - 天天要聞

中南民大為畢業生開放4天跳蚤市場,圖書、零食、漢服應有盡有,學生:賣了幾十個手串

5月26日—5月29日,中南民族大學跳蚤市場引來學生們的購買熱潮。 當畢業季悄然來臨,那些曾經陪伴畢業生們的舊物,將以另一種新的方式將回憶延續下去。 學生在跳蚤市場擺攤。 圖/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陳南嘉 九派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在中南民族大學的南、北生活區,熙熙攘攘的攤位前站滿了前來購買和觀賞的學生。圖書資料、收...
權威發布 | 華中農業大學202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 天天要聞

權威發布 | 華中農業大學202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華中農業大學202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今日發布獅子山下,南湖之畔與你相約百廿名校奔赴未來無限可能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證學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順利進行,切實維護考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教育部有關規定和《華中農業大學章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
瑞安的林老師為什麼只激起人們的義憤,卻不是反思 - 天天要聞

瑞安的林老師為什麼只激起人們的義憤,卻不是反思

如果從真教育的視角審視,林老師與學生陳某的衝突生動反映師生關係異化。異化的師生關係又反映教育的異化,為什麼本是利益同向的教育居然演繹出悲喜劇?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係都有利益紐帶,可是比較而言,師生之間利益關係最淡泊,或者沒有利益關係。
23名留學生在中衛沉浸式過端午 - 天天要聞

23名留學生在中衛沉浸式過端午

【來源:中衛新聞網】5月29日,中衛市沙坡頭區濱河鎮新墩花園社區舉行以「艾香端午民族情,古韻綿延文化魂」為主題的端午節活動,邀請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23名留學生走進社區,和居民一起看錶演、包粽子、做香囊、體驗非遺,豐富多彩的活動、熱鬧祥和的氛
石家莊橋西丨非遺項目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 天天要聞

石家莊橋西丨非遺項目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來源:石家莊教育發布】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少年兒童對非遺的認知與熱愛,5月28日上午,由石家莊市橋西區文旅局主辦、區文化館承辦的非遺進校園宣傳展示活動圓滿舉行。活動現場,省級非遺項目石家莊休門吹歌、南花園民間戲法紛紛登台亮相,為孩
廈門17歲學生平均身高超全國均值 - 天天要聞

廈門17歲學生平均身高超全國均值

在廈門,很多人感到身邊的孩子越來越高,小學生超過170cm,初中生超過180cm比比皆是,甚至190cm的「巨人」也不鮮見。然而,在亮眼的身高數據背後,島內部分區域兒童矮小症的發生率卻呈上升趨勢。 ....
開發區高級中學高一年級舉行英語演講比賽 - 天天要聞

開發區高級中學高一年級舉行英語演講比賽

大小新聞客戶端5月2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李京蘭 通訊員王 莉 )5月25日,開發區高級中學大禮堂內掌聲雷動,2024級「An Introduction to My Hometown」高一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在此舉行。經過班級初賽、年級複賽的激烈角逐,13名選手脫穎而出,以流利口語與對家鄉飽滿的熱愛為師生呈現了一場語言與思維表達的盛宴。本屆比賽延...
最新發布!莆田一學校更名! - 天天要聞

最新發布!莆田一學校更名!

關於同意受理仙游縣東風雙語小學名稱變更的公告茲同意仙游縣東風雙語小學(辦學許可證號碼教民235032250000018號)向仙游縣教育局提交學校名稱變更的申請,現將學校名稱變更受理情況予以公告。基本情況如下:行政許可事項:義務教育學校變更審批(縣級許可權) 變更前學校名稱:仙游縣東風雙語小學 變更後學校名稱:仙游縣華...